我們對90後的定義是什麼?
或許被定義為特立獨行、
新新人類的年輕人,
一大部分已經步入了
結婚生子的人生軌道中,
開始了經營家庭、
教育子女的煙火生活。
當“90”後媽媽遇上“霸道”婆婆,引發網友紛紛關注,這屆90後父母到底過的怎麼樣呢?
李女士,一個90的寶媽,新婚後不會做飯,帶孩子更是是莽莽撞撞,遭到婆婆一家人的嘲諷與謾罵。她卻這樣回應:我現在家務活也不會做。能厚顏無恥地活到今天,沒覺得丟臉,可能是我心大吧。究其原因,我想想......應該是讓我爸給慣的。
小時候我媽因為上班很忙,所以家務活大部分由來做,我爸做得一手好菜,普通的家常菜,經他手出品就堪比飯店水平。從我上中學帶飯開始,身邊的朋友無不羨慕我傢伙食。我小時候,我也曾試着跟他學過做飯,可惜沒天分,做出來的東西,説黑暗料理都算誇我。也許對廚房有感情的人都有一種執念,類似地盤歸屬感之類的(後來這種情況我先生也有,他説廚房不是我能染指的...what?)。
因此自從我爸認清我不是做飯的料,就再不讓我進廚房了。結果導致我現在煮個飯都能把鍋弄糊了。
結婚以後,我的一日三餐自然由先生接手。真是多虧了他,這些年我才沒有餓死!在他的縱容下,我變本加厲的將“飯來張口”貫徹到底,想吃什麼只管點菜。他關注最多的公眾號是各種美食博主,變着花樣給我,還樂此不疲。
生了孩子以後這一切就都變了,因為平時一邊要做飯,一邊還要照顧寶寶,搞得我暈頭轉向,婆婆責怪我沒把孩子照顧好,做飯的時候總是挑我毛病,在他兒子面前挑撥是非,指點我的育兒觀念,也經常因我的忿忿之語耿耿於懷。一年相處下來,矛盾越來越深,我跟她是水火不容,家裏總是弄得雞飛狗跳,我覺得太委屈了,這種苦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啊!
看完李女士的故事我們對李女士的這種遭遇深感遺憾,但是在他的遭遇背後那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什麼?是原生家庭從小對孩子的寵愛,他們認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是真正的愛是一門藝術,他具體應該體現在哪裏呢,我們不妨學習一下!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看出,李女士從小在爸爸的“寵愛”下,因動手能力“差”,遭到婆家嫌棄。都説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爸爸也一樣,如果他們承攬了所有的家務活,會讓孩子把一切視作理所當然,長大了根本沒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能力。他會以為世界就是這樣子的,是會圍着他轉的,她沒有判斷,沒有自我省視,不具備成長的能力,沒有決斷,毫無責任感。那麼我們在教育小孩做家務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第一,做家務是人生活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或許現在在家裏你可以幫他做飯、洗衣服,或者家庭條件不錯,家裏有保姆,做飯有阿姨,又或者掃地可以用掃地機器人,洗衣服可以用洗衣機。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他的身邊永遠有這些。可能有一天他考上大學離開家,學校沒有洗衣機,打掃衞生也不可能帶着保姆;可以有一天他餓了不想出去不想吃外賣,需要自己做一點簡單的飯菜。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技能,很大概率今後會用得上,所以哪怕他不用,也要會,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也是為了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培養一個孩子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讓他明白家裏的事情他有權利參與,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做。而不是做一個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甩手掌櫃。
第三,小孩子對家務的興趣其實挺濃厚的,一般小時候正是學本事的時候,不像大人那麼懶,不願意幹活。如果在孩子對家務表現出興趣的時候打擊他們,對他們的學習成長其實是不利的。適當引導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既是學本事,也是培養動手能力,以後學什麼遇到困難都不會輕易沮喪。
同時經常做些家務的小孩靈活性更好,就是我們俗稱的眼裏“有活”,知道遇到什麼情況該做些什麼。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想喝湯,你不會希望你躺牀上還要一邊指揮,用這個鍋,菜在哪裏,哪一瓶是醬油,先放這個,再放那個……你肯定希望你家孩子能懂事地問你,爸爸你餓不餓,我給你做點吃的吧!多好。
事實上不僅是家務,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能夠都可以儘量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有利於他們的成長,也能見更多世面,在以後離開家進入學校和社會的時候,應對一些身邊的事情都能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