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荊芥一味,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謂:“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歷代本草著作均有記錄,至《本草綱目》有載:“荊芥,入足厥陰經氣分,其功長於祛風邪,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蓋厥陰乃風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

國醫大師路誌正臨證中,喜用荊芥,駕輕就熟,常具畫龍點睛之效,路老認為:荊芥乃風藥中和緩温潤者,有風藥升散之性,而無其燥烈之弊,一般臨牀多用於表證的治療,然其功用遠非如此。

今天,小師妹將其臨牀應用荊芥經驗分享如下,供臨牀優秀中醫師參考學習。

路誌正教授認為,荊芥體輕升散,能夠上行於頭面空竅,具清利頭目之功效。

故凡風邪侵犯頭目清竅,致頭暈目眩、鼻塞咽痛、耳聾耳鳴諸症,皆可用之以清散。

此正合《本草匯言》所云:“荊芥,輕揚之劑,散風清血之藥也。…凡一切風毒之證,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際,以荊芥之生用,可以清之。”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01

病案舉例

患者吳某某,女,38歲。

主因“流涕、噴嚏、鼻塞反覆發作3年,加重1周”於2009年7月30日初診。

患者3年前受寒感冒後反覆出現流清涕、噴嚏、鼻塞,遇冷風即發作,外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服用抗過敏藥物及中成藥效果不著,近1周症狀加重,伴頭痛、咽痛,咳嗽,咯黃痰,納眠可,大便偏幹。舌紅,苔薄白,脈浮滑。

中醫診斷:鼻淵,證屬肺經風熱,肺失清肅;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

治以輕清宣肺、佐以養陰。

處方: 7劑,水煎服。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二診:2009年8月10日

服用上方後,患者諸症大減,效不更方,原方繼進7劑以鞏固。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路誌正教授認為,荊芥辛温發散,具有風藥發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外感六淫之邪從表而解,而其透泄之性,又可祛除裏邪,如內濕、內熱,鬱火。

《內經》言“火鬱發之”,即順應火之炎上升明之性,運用升散、升舉、輕揚、疏通等法,使鬱火發越於外。

此內生之邪,非風藥不能取效,荊芥辛散、走竄,善宣通,又入肝經血分,故可開發鬱結閉塞,流暢氣血運行。

02

病案舉例

步某某,男,25歲。

主因“胃脘脹痛反覆發作4年餘”於2007年2月13日初診。

患者4年來胃脘部脹痛,伴胃酸,呃逆,泛酸,2007年1月10日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HP(+)”。納可,口渴欲飲,眠差多夢,二便尚調,腰部痠痛,頭部時常出現毛囊炎,口腔易發潰瘍。

舌體胖,質暗淡,邊尖紅,苔薄黃微膩,脈沉弦小緊。

中醫診斷:胃脘痛,證屬內有鬱熱,夾有濕邪;

西醫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治以發散鬱火,清熱滲濕。

處方: 7劑,水煎服。

二診:2007年2月25日

服前方7劑,胃脘脹滿基本消失,腰痛服藥2劑後大有緩解,現僅覺腰痠,健忘,多夢,飲食尚可,大便稍幹,日一行,小便尚可。舌體胖,質暗,苔薄白,脈細弦。

再擬健脾益腎,和胃降逆之法調治,藥後隨訪,患者訴諸症改善,病情平穩。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凡風藥皆有宣發作用,可調節一身之氣機。

路誌正教授認為,脾胃居於中州,乃氣機升降之樞紐,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臟腑之氣的交通相濟,全賴中焦脾胃的斡旋作用。

肺之宣發,心之温煦,肝之調達,都與脾主升清有關,而荊芥作為風藥,其升發之性有助於推動脾的升清作用。

同時,脾胃的升清降濁,又有賴於肺肝二髒的調節,因氣出入治節於肺、升發疏泄於肝,肺之宣降、肝之疏泄皆可影響脾胃之升降運化。

而荊芥之輕清升散,既可促進肺氣的宣發,調節衞氣,宣發外邪,又可升發肝膽,以資春生之氣,梳理肝陽,使其不受遏鬱。

誠如李東垣所言:“肝陽不足不舒,風藥疏補之”。

03

病案舉例

患者李某某,女,43歲

主因“頭暈反覆發作近30年,加重4年”於2004年7月23日初診。

患者自幼年起即出現頭暈,每於夏季出現,近4年頭暈加重,四季均有發作,夏季尤甚。

伴頭痛,頭昏頭沉,自覺反應遲鈍,無耳鳴,頭暈甚時噁心,外院查血常規提示全血細胞減少,經骨髓穿刺診為“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給予相關治療,患者病情穩定,但仍時有頭暈發作,納可,眠可,大便量少。舌瘦,質紫暗,苔黃膩,脈細滑。

中醫診斷:眩暈,證屬氣血虧虛;

西醫診斷: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

治以益氣養血昇陽

處方: 7劑。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2004年8月27日複診

訴頭暈程度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伴乏力,氣短,倦怠,納眠可,大便1~2d1次,胃中有燒灼感噯氣頻繁。舌暗,苔白膩,邊有齒痕,脈細滑尺沉。

既見效機,前法原方續進,上方加:太子參12g,生黃芪15g,炒白朮10g,去佛手,7劑,水煎服。

藥後隨訪,患者訴病情穩定,頭暈偶有發作。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早在《內經》中即有“風能勝濕”之説。

路誌正教授認為,風性善行,走竄力強,可宣散濕濁,且可搜剔經絡,無所不至,使稽留之濕邪無處藏匿,又可防濕濁與他邪相兼為病,故凡濕邪困阻,而見四肢關節疼痛,肌膚麻木不仁者,皆可應用風藥,而荊芥乃疏風聖品,故多用之。

04

病案舉例

魏某某,女,24歲。

主因“頭、頸、背、雙膝、雙踝關節疼痛8個月”於2004年5月19日初診。

患者8個月前於產褥末期感受風寒,漸出現頭、頸、背、雙膝、雙踝關節疼痛,呈針刺樣疼痛,久坐後易發作,休息平卧時較少見,按揉局部後痛減。

關節不腫,伴惡寒,有時腰痠痛。

食慾欠佳,胃脘不適,泛酸,眠差多夢,二便正常。

舌尖紅,苔根白膩。脈細滑小弦。

中醫診斷:產後痹,證屬氣血不足,風寒濕外侵;

西醫診斷:關節痛待查。

治以補益氣血,袪風散寒去濕。

處方:7劑,水煎服。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二診:2004年5月26日

患者藥後關節疼痛大減,胃納改善,既見效機,原方加桑枝20g,再進14劑。

藥後患者未再來診,電話隨訪,患者訴進上方20餘劑,症狀改善,病情平穩,目前於當地醫院繼續調治。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看完路誌正教授運用荊芥的經驗,你是不是不在將荊芥侷限於,疏風解表,透疹消瘡了呢?

臨牀中,您有什麼獨特的用藥體會嗎?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處留言,與大家一同交流討論!

荊芥一味,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謂:“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歷代本草著作均有記錄,至《本草綱目》有載:“荊芥,入足厥陰經氣分,其功長於祛風邪,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蓋厥陰乃風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

國醫大師路誌正臨證中,喜用荊芥,駕輕就熟,常具畫龍點睛之效,路老認為:荊芥乃風藥中和緩温潤者,有風藥升散之性,而無其燥烈之弊,一般臨牀多用於表證的治療,然其功用遠非如此。

今天,小師妹將其臨牀應用荊芥經驗分享如下,供臨牀優秀中醫師參考學習。

路誌正教授認為,荊芥體輕升散,能夠上行於頭面空竅,具清利頭目之功效。

故凡風邪侵犯頭目清竅,致頭暈目眩、鼻塞咽痛、耳聾耳鳴諸症,皆可用之以清散。

此正合《本草匯言》所云:“荊芥,輕揚之劑,散風清血之藥也。…凡一切風毒之證,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際,以荊芥之生用,可以清之。”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01

病案舉例

患者吳某某,女,38歲。

主因“流涕、噴嚏、鼻塞反覆發作3年,加重1周”於2009年7月30日初診。

患者3年前受寒感冒後反覆出現流清涕、噴嚏、鼻塞,遇冷風即發作,外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服用抗過敏藥物及中成藥效果不著,近1周症狀加重,伴頭痛、咽痛,咳嗽,咯黃痰,納眠可,大便偏幹。舌紅,苔薄白,脈浮滑。

中醫診斷:鼻淵,證屬肺經風熱,肺失清肅;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

治以輕清宣肺、佐以養陰。

處方: 7劑,水煎服。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二診:2009年8月10日

服用上方後,患者諸症大減,效不更方,原方繼進7劑以鞏固。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路誌正教授認為,荊芥辛温發散,具有風藥發散祛邪的作用,能使外感六淫之邪從表而解,而其透泄之性,又可祛除裏邪,如內濕、內熱,鬱火。

《內經》言“火鬱發之”,即順應火之炎上升明之性,運用升散、升舉、輕揚、疏通等法,使鬱火發越於外。

此內生之邪,非風藥不能取效,荊芥辛散、走竄,善宣通,又入肝經血分,故可開發鬱結閉塞,流暢氣血運行。

02

病案舉例

步某某,男,25歲。

主因“胃脘脹痛反覆發作4年餘”於2007年2月13日初診。

患者4年來胃脘部脹痛,伴胃酸,呃逆,泛酸,2007年1月10日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HP(+)”。納可,口渴欲飲,眠差多夢,二便尚調,腰部痠痛,頭部時常出現毛囊炎,口腔易發潰瘍。

舌體胖,質暗淡,邊尖紅,苔薄黃微膩,脈沉弦小緊。

中醫診斷:胃脘痛,證屬內有鬱熱,夾有濕邪;

西醫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治以發散鬱火,清熱滲濕。

處方: 7劑,水煎服。

二診:2007年2月25日

服前方7劑,胃脘脹滿基本消失,腰痛服藥2劑後大有緩解,現僅覺腰痠,健忘,多夢,飲食尚可,大便稍幹,日一行,小便尚可。舌體胖,質暗,苔薄白,脈細弦。

再擬健脾益腎,和胃降逆之法調治,藥後隨訪,患者訴諸症改善,病情平穩。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凡風藥皆有宣發作用,可調節一身之氣機。

路誌正教授認為,脾胃居於中州,乃氣機升降之樞紐,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臟腑之氣的交通相濟,全賴中焦脾胃的斡旋作用。

肺之宣發,心之温煦,肝之調達,都與脾主升清有關,而荊芥作為風藥,其升發之性有助於推動脾的升清作用。

同時,脾胃的升清降濁,又有賴於肺肝二髒的調節,因氣出入治節於肺、升發疏泄於肝,肺之宣降、肝之疏泄皆可影響脾胃之升降運化。

而荊芥之輕清升散,既可促進肺氣的宣發,調節衞氣,宣發外邪,又可升發肝膽,以資春生之氣,梳理肝陽,使其不受遏鬱。

誠如李東垣所言:“肝陽不足不舒,風藥疏補之”。

03

病案舉例

患者李某某,女,43歲

主因“頭暈反覆發作近30年,加重4年”於2004年7月23日初診。

患者自幼年起即出現頭暈,每於夏季出現,近4年頭暈加重,四季均有發作,夏季尤甚。

伴頭痛,頭昏頭沉,自覺反應遲鈍,無耳鳴,頭暈甚時噁心,外院查血常規提示全血細胞減少,經骨髓穿刺診為“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給予相關治療,患者病情穩定,但仍時有頭暈發作,納可,眠可,大便量少。舌瘦,質紫暗,苔黃膩,脈細滑。

中醫診斷:眩暈,證屬氣血虧虛;

西醫診斷: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

治以益氣養血昇陽

處方: 7劑。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2004年8月27日複診

訴頭暈程度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伴乏力,氣短,倦怠,納眠可,大便1~2d1次,胃中有燒灼感噯氣頻繁。舌暗,苔白膩,邊有齒痕,脈細滑尺沉。

既見效機,前法原方續進,上方加:太子參12g,生黃芪15g,炒白朮10g,去佛手,7劑,水煎服。

藥後隨訪,患者訴病情穩定,頭暈偶有發作。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早在《內經》中即有“風能勝濕”之説。

路誌正教授認為,風性善行,走竄力強,可宣散濕濁,且可搜剔經絡,無所不至,使稽留之濕邪無處藏匿,又可防濕濁與他邪相兼為病,故凡濕邪困阻,而見四肢關節疼痛,肌膚麻木不仁者,皆可應用風藥,而荊芥乃疏風聖品,故多用之。

04

病案舉例

魏某某,女,24歲。

主因“頭、頸、背、雙膝、雙踝關節疼痛8個月”於2004年5月19日初診。

患者8個月前於產褥末期感受風寒,漸出現頭、頸、背、雙膝、雙踝關節疼痛,呈針刺樣疼痛,久坐後易發作,休息平卧時較少見,按揉局部後痛減。

關節不腫,伴惡寒,有時腰痠痛。

食慾欠佳,胃脘不適,泛酸,眠差多夢,二便正常。

舌尖紅,苔根白膩。脈細滑小弦。

中醫診斷:產後痹,證屬氣血不足,風寒濕外侵;

西醫診斷:關節痛待查。

治以補益氣血,袪風散寒去濕。

處方:7劑,水煎服。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二診:2004年5月26日

患者藥後關節疼痛大減,胃納改善,既見效機,原方加桑枝20g,再進14劑。

藥後患者未再來診,電話隨訪,患者訴進上方20餘劑,症狀改善,病情平穩,目前於當地醫院繼續調治。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看完路誌正教授運用荊芥的經驗,你是不是不在將荊芥侷限於,疏風解表,透疹消瘡了呢?

臨牀中,您有什麼獨特的用藥體會嗎?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處留言,與大家一同交流討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89 字。

轉載請註明: 這麼好的荊芥,你卻只用來解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