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們成長的路上總會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獨自站立、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舉手發言……這些“第一次”真實有趣,將是孩子們珍貴的回憶。
一位寶媽就記錄了寶寶8個月時第一次打疫苗的過程,以此作為寶寶的成長紀念,卻發現寶寶的表情超萌,於是分享給了網友們!
8月大的寶寶醫院接種疫苗,小表情萌化眾人:怎麼下得了手呢
寶媽分享的小寶寶才八個月大,一雙黑寶石般的眼睛亮閃閃,臉蛋肉嘟嘟的十分可愛。
寶媽帶着寶寶去打疫苗,這是寶寶有意識以來第一次打疫苗。小寶寶被媽媽帶到接種的醫院,一路上樂呵呵的非常開心。面對周圍陌生的地方,小寶寶的雙眼就沒停止過探索,滿眼都寫着新奇,不過沒多久小寶寶就被媽媽抱到醫生面前了。
醫生讓寶媽脱下寶寶左肩的衣服,寶寶發現自己的衣服被拉下後感覺到有一絲疑惑,左顧右盼了好一會兒;沒一會兒醫生拿起沾了藥水的棉籤給寶寶的胳膊塗抹了起來。
寶寶感受到一抹清涼後,似乎察覺到了危機感,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也張成了“o”字型,一臉的不可思議,彷彿遇見了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這模樣逗笑了打疫苗的醫生,讓人忍俊不禁,直言“捨不得下手”,寶媽也被萌到了。
寶寶的小表情也萌化了眾人,不少網友紛紛評論“質問”醫生:這麼可愛的寶寶,怎麼下得了手呢?
不過寶寶可愛歸可愛,疫苗該打的還是要打,醫生熟練地手起針落、一摁一拔就大功告成了。
打完疫苗的寶寶真正感受到了疼痛,瞬間大哭了起來,原本“o”型的小嘴變得扁扁的,小臉更是哭得通紅,似乎感覺世界都不友好了!
這番小表情真是讓人覺得可愛又心疼,不知道以後寶寶會不會對打針產生恐懼呢!
小寶寶打針時的表情變化,其實是正常的現象,是這個時期寶寶特有的表現。
那麼,1歲左右的寶寶是啥樣的?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近1歲的寶寶有什麼特徵呢?
1.認知能力有較大提高
1歲左右的寶寶已經有較高的認知能力,他們已經懂得區別周圍的環境,當寶寶處於陌生的環境中時常常會出現緊張的情緒。
這個時期寶寶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感情也更加豐富,喜歡和周圍的人或物進行互動,同時寶寶們也懂得了害羞、表達不滿等情緒。
2.對事物充滿好奇心
寶寶好奇心最強的一個時期就是1歲左右,隨着認知能力的提高,寶寶常常表現為“喜新厭舊”: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對熟悉的事物失去興趣。
好奇心讓寶寶變得更大膽,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都想要去嘗試。
3.產生對父母的依戀情緒
孩子到了八九個月,就會對父母產生一定的依戀情緒,他們慢慢能理解父母的特殊含義,對父母產生依賴感。
所以很多時候,當父母離開寶寶時,寶寶會因緊張和不安變得哭鬧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孩子的情緒非常容易受父母情緒的影響哦!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規律可循,新手家長們可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事先了解孩子不同成長時期的特點。
但不管哪個時期,孩子都會經歷打針,若自家孩子害怕打針,家長該怎麼辦呢?
關於還在打針,這裏給大家分享幾點做法!
1.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針”
有些孩子害怕和抗拒打針,主要是因為對打針這件事存在誤解。比如有的小朋友通過電視或道聽途説誤以為生病非常嚴重時才會打針,因此一聽到打針就超級害怕。
所以,帶孩子打針時應該明確告訴孩子打針的原因。
2.不要騙孩子説“打針不疼”
孩子都怕疼,但有些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習慣性地騙孩子説“不疼”,結果孩子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打針時的疼痛揭穿了家長的謊言,這就導致孩子不僅不愛打針,還更不願意相信家長的話了。
3.及時鼓勵或獎勵孩子
孩子能夠鼓起勇氣打一次針,家長最好及時給予鼓勵或獎勵。
比如誇誇孩子勇敢,或是悄悄為孩子準備一份禮物,對孩子説句“你真棒”,鼓起了一次打針的勇氣,孩子以後就有能力鼓起第二次勇氣和第N次勇氣。
孩子的成長有許多趣事,值得家長們記錄,同時也有許多需要家長們注意的事。最後希望每位寶寶都不害怕打針!
你家孩子怕打針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