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將至,很多人都開始進補和調理身體。適當地進補不僅有利於恢復以及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也能為寒冬的來臨打下營養基礎。
但是有些人發現補了之後,反而出現流鼻血、失眠、上火、身體無力等各種異樣狀況。這很可能是陷入了進補“誤區”,而亂補易導致身體越補越糟糕。
1、進補越貴越好?
事實並非如此,“缺什麼,補什麼”是最基礎的進補原則,不能只看價格,關鍵在於適不適合自己,尤其是老年人羣體,則更應該以實用為第一。
2、多吃補藥有備無患?
很多人認為應該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也不對。身體有虛的人才需要對症進補。過量進補反而可能加重人體的脾胃、肝臟的負擔,從而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的紊亂。
3、食補不如藥補見效?
這也未必準確,很多時候,適當食補比藥補的效果還好,而且沒有副作用。身體虛弱的人,承受不了太多藥物,利用飲食改善體質更加温和。
比如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鐵棍山藥能補脾胃;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在寒冷的秋冬季節,很多人吃新鮮水果的數量大大減少,此時將水果蒸煮着吃,是非常不錯的做法,既能補充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也不用懼怕寒冷。
也可在秋冬季節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宜的膏方進補,如:秋梨膏、桑葚膏、紅曲草本膏等。
中醫認為,急症救逆、暴虛峻補選湯劑;而對於慢病、久虛等日常調理則用膏方更好。膏方平和安全,以圖緩治收工而非急於求成。
今日小結
冬季進補並非越貴越好、越多越有效,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對症進補,最好是選擇温和沒有副作用的材料,以食補為佳。
今日互動話題
冬季你是如何保養身體健康的?如果有好的方法或者建議,歡迎為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