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雲南中醫】
小編導讀:最近全國不僅氣温高,而且雨水也比往年多,暑熱濕氣愈發明顯。在這種天氣裏,濕熱之邪作祟致病的情況也明顯增多,尤其對於本來就脾虛濕盛的人來説,更是雪上加霜。治療此類情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先生有首方子堪稱經典,配伍精妙,標本兼治。今天就跟隨名醫高建忠教授學習一下——
▶ 清神益氣湯
茯苓、升麻(以上各二分),澤瀉、蒼朮、防風(以上各三分),生薑(五分)。
此藥能走經,除濕熱而不守,故不瀉本髒,補肺與脾胃本中氣之虛弱。
青皮(一分),橘皮、生甘草、白芍、白朮(以上各二分),人蔘(五分)。
此藥皆能守本而不走經,不走經者不滋經絡中邪,守者能補髒之元氣。
黃柏(一分),麥門冬、人蔘(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三分)。
此藥去時令浮熱濕蒸。
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脾胃論》原文
火熾之極,金伏之際,而寒水絕體,於此時也,故急救之以生脈散,除其濕熱,以惡其太甚。肺欲收,心苦緩,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則甘以瀉之,故人蔘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孫思邈雲:“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是也。麥門冬之微苦寒,能滋水之源於金之位,而清肅肺氣,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斂其痰邪,復微加黃柏之苦寒,以為守位滋水之流,以鎮墜其浮氣,而除兩足之痿弱也。”
▶ 高建忠教授解讀
清神益氣湯由15味藥組成,方中茯苓、升麻、澤瀉、蒼朮、防風、生薑辛散苦燥淡滲袪在經之濕熱,人蔘、白朮、白芍、橘皮、青皮、生甘草補中調中治肺脾胃之氣虛,人蔘、麥冬、五味子、黃柏益氣養陰清熱針對暑濕熱之傷。調補臟腑之虛,祛除經脈之邪。
從“藥類法象”分析:方中人蔘、白朮、蒼朮、橘皮、青皮、甘草6味藥屬“濕化成”類,升麻、防風2味藥屬“風升生”類,白芍、麥門冬、五味子、茯苓、澤瀉5味藥屬“燥降收”類,生薑屬“熱浮長”類,黃柏屬“寒沉藏”類。在補中益氣、恢復升浮降沉中,以“濕化成”和“燥降收”類藥物偏多。
從藥物組成分析,本方也可看作由補中益氣的補中益氣湯、益氣養陰的生脈散、袪經絡濕熱的蒼朮湯(防風、黃柏、柴胡、蒼朮)三方合方加減而成。
具體加減為:三方合方,去黃芪、當歸、柴胡,加茯苓、澤瀉、生薑、青皮、白芍。
本方也可以看作由清暑益氣湯去黃芪、神曲、當歸身、葛根、炙甘草,加茯苓、防風、生薑、白芍、生甘草而成,減弱了補中升清的作用,增強了祛經脈濕熱的作用。
本案用藥的關鍵點在於需要用到辛散升浮走經脈的藥物,同時掌握好祛邪和扶正的比例、升浮和降沉的比例。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