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以肌肉骨骼系統損傷為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性性疾病,這意味着它直接影響運動、姿勢、肌肉張力和平衡。
如何識別嬰兒腦癱的症狀發現嬰兒腦癱的症狀可能很困難,因為他們太小了。許多症狀看起來只是發育的正常階段,直到孩子長大並開始錯過主要的發育里程碑才被注意到。
嬰兒腦癱的一些最常見症狀包括:
發育遲緩
1. 兩個月大時,嬰兒應該能夠抬起頭,對他人做出反應,並能移動他們的手臂和腿。2. 三個月大時,嬰兒可能會開始行動,協調性增強,並更有意識地發出聲音。他們會開始伸手抓住物體,在你的幫助下坐直,然後翻身。3. 六個月大時,嬰兒可能會自己坐起來,通過牙牙學語表達情緒,並學會用雙手處理物體。4. 八個月大的嬰兒往往非常好奇,想要探索。他們通常會開始爬行並抓住表面以將自己拉成站立姿勢,他們將開始真正發展他們的精細運動技能,例如使用鉗子抓握,並可能使用手勢進行交流。5. 在一歲左右,嬰兒通常可以自己站立和坐下,指着物體,並可能開始邁出第一步或使用簡單的單詞。6. 所有嬰兒的發育速度都會有所不同,如果孩子落後一點,請不要太擔心,當嬰兒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例如爬行,溝通和精細運動技能,可能會落後。
不規則的肌肉張力
如果發現孩子的肌張力高或者肌張力低,他們可能有患腦癱的風險。持續的高肌張力稱為痙攣,這是最常見的腦癱類型的特徵,孩子的動作僵硬和活動受限,可能會表現出長時間握緊手、交叉腿或彎曲膝蓋。肌張力低,也是張力減退,可以通過力量不足、四肢鬆軟和頭部控制不足來識別。患有腦癱的患兒甚至可以在高肌張力和低肌張力之間出現無法控制的情況,這使得他們看起來好像在不斷移動。
震顫
如果孩子在伸手拿東西時手臂開始顫抖,他們可能患有共濟失調型腦癱。這種類型的腦癱的特點是缺乏平衡和協調,特定的運動會壓迫小腦(負責微調和精確度)並引起顫抖。這類孩子難以發展精細運動技能,例如書寫和使用餐具。
餵養不良
如果孩子吃得不多,這可能是口腔運動障礙的表現。腦癱會影響身體的所有不同部位,包括口腔肌肉。這會使孩子難以張開或閉上嘴併吞咽。一般來説,餵養困難很容易識別。
撫養患有腦癱的嬰兒腦癱患兒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加強家庭護理非常重要。首先家長要正視現實,樹立信心,多與孩子交流,多鼓勵孩子積極主動的參與康復訓練,保持良好的肢體姿勢對患兒康復很重要。
抱姿:
患兒面向家長,把患兒的雙腿先分開再彎起來,雙手分開,頭略下垂或枕在家長肩上,亦可讓患兒的雙手伸過家長肩膀圍住頸部,如果患兒身體較重,可將患兒移向髖骨一側,這種位置不僅省力而且可以糾正患兒的雙腿僵直,並強化患兒對頭部的控制能力。
睡姿:
腦癱患兒不宜長期仰卧,因長期仰卧會導致患兒運動不對稱,加重肌肉痙攣。側卧位不僅有利於痙攣的肌肉張力得到改善,亦有利於動作對稱,但雙腿之間要夾一小軟枕頭,以免雙下肢過緊引起內收肌張力過高。如肌張力亢進患兒,常常出現角弓反張及身體各部位姿勢不對稱的現象,可將牀墊的上下部分墊高,兩側亦墊起,形成一凹窩,使患兒卧於中間,要確保仰卧位時,頭部在中線位,雙手放到胸前。
腦癱患兒飲食護理:
腦癱患兒的飲食應該具備四大特點:爛、細、鮮、軟,易於消化。應以細、軟、嫩、爛、鮮為主。還可根據其病因多選用補腎益腦、益肝健脾、補心養血、強筋壯骨的食品,如多食龍眼肉、花生、芝麻、黑豆、構祀、栗子、胡桃仁、豬腎、牛脊髓等,平素宜少量多餐。
心理輔導,多鼓勵多表揚:
與患兒交流要耐心、細心、語調輕柔、語速放慢、使用簡單明確的語言及耐心、充分地傾聽,儘量解答患兒提出的問題。多安慰和鼓勵患兒,少批評,患兒有了某些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