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171字,閲讀時間約3.5分鐘
閨蜜們攜家屬相聚吃飯,一桌子菜剛剛上來,閨蜜媛媛四歲的小兒子就大聲喊:“媽媽!”朋友轉過臉,只見兒子一臉得意地大聲對媛媛説:“我剛剛放了個超大的屁哦!”誰知桌上同齡的男孩一聽,高興地拍手大笑起來:“哈哈,放了個大屁!”
閨蜜翻了個白眼:“真不知道這些孩子是怎麼了,聽到屎尿屁就特別亢奮!”
就像閨蜜感覺到的一樣,3、4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普遍會進入一個對禁忌詞彙非常敏感的時期,彷彿專門為了讓大人尷尬,總是把“拉屎”“放屁”這樣的詞語掛在嘴邊,讓爸爸媽媽哭笑不得又倍感尷尬。而這種表現背後,藏着孩子心理發展的秘密,該如何理解,又該怎麼應對?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
育兒專家:孩子為何滿嘴“屎尿屁”?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兒童心理學家有一個非常生動地概括“屎尿屁敏感期”處於這個階段時,哥哥和小表弟每次一見面,就要説“大p大p”,而小表弟也要説“臭s”來回應,媽媽越是嫌棄,他們越是開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對此,育兒專家給出下面的解釋。
首先,污言穢語讓孩子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在一本書中講到:隨着兒童對語言掌握的越來越多,他們會漸漸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回想一下孩子每次説屎尿屁,我們是什麼樣的反應?有的媽媽板起面孔,有的媽媽覺得尷尬又好笑,有的甚至大發雷霆告訴孩子不要説這種詞。但是“屎尿屁”的禁忌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部分。孩子尚不理解,只是覺得這幾個特殊的詞彙,能產生驚人的效果,控制家長的行為。難怪他會樂於不斷“按下”那個按鈕。
其次,對詞彙的敏感暗含着對自身的探索。
伴隨着對屎尿屁這種詞彙的運用,哥哥對其本身也十分着迷。每次上完廁所,都要認真端詳自己的“傑作”,還會向我具體描述便便的形狀和質地。那段時間,我都忍着e心認真傾聽。因為我知道,對於哥哥來説我們覺得e心的東西,是他探索自己身體的開端。
最後,屎尿屁是孩子的社交“黑話”。
為什麼孩子聚在一起,反而更愛説污言穢語?其實,這是獨屬於孩子們的暗號,對上了會心一笑,關係迅速拉近。大人的反應,同伴的亢奮,都在一次次確認這種語言的特殊性,這樣孩子們覺得擁有了自己的小團體。
如何引導化解尷尬?
雖然3、4歲的孩子們滿嘴“髒詞”實屬正常現象,但如果放任下去既不符合社交禮儀,也會給孩子造成“髒話有用”的錯覺。如果強力打壓,他們則會把這份“叛逆”埋藏在心底。那麼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度過這段時期呢?下面有三個思路供大家參考。
思路一:讓“屎尿屁”去特殊化。
寶寶們愛説屎尿屁,多半是因為這種詞彙很特殊,説出來大人們即便不馬上阻止,也都會露出尷尬的表情,孩子們很敏感,自然知道這些詞和日常説的不大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和家人朋友約好,用更“普通”的態度去面對。
比如,孩子即便在餐桌上説:“媽媽我拉了一大坨便便!”媽媽也可以説:“哦,那説明你很健康!”然後私下裏,可以對孩子解釋,在餐桌上説這些話很不禮貌,以後要注意。
思路二:引導孩子理性認識屎尿屁。
如果家裏的寶寶像哥哥4歲時一樣,不僅喜歡説,還喜歡研究屎尿屁。那麼,迴避的態度並不能讓孩子的興趣消除。
有效的做法,是找來相關的書籍、繪本,理性給他們講解人類的消化系統,也可以利用便便不同的樣子,告訴孩子怎麼吃才能更健康,拉出像“香蕉”一樣的便便;如果尿 液太黃就説明水喝少了。用科學和理性,消解這些“髒詞”的孩子心中的神秘地位。
思路三:提供更有趣的“暗號”
除了一起説臭話,孩子們還有很多共同之處,暗號自然也有更多選擇。這一點上,爸爸媽媽親身示範就可以了,比如先生和哥哥就用擊掌和碰拳打招呼,他覺得很好玩,也教給了表弟,漸漸地兩個人就不用屎尿屁打招呼了。
兩個小遊戲,幫娃度過“屎尿屁”敏感期
看到這裏,爸爸媽媽可能要説,思路有了,我也儘量保持淡定了,但是孩子就是想説這些詞,好像這樣就能更快樂似的。實際上,你的感覺是對的,孩子的確會因為這樣更快樂,但是我們可以幫他換種方式。在[遊戲力]中科恩提到了兩種遊戲的方法,你可以試一下。
遊戲一:髒話時間
髒話並不是不能説,在多人的會議中説,和在家打遊戲時説,性質肯定不一樣。作為父母,如果孩子覺得説屎尿屁會讓他覺得釋放。預期壓抑不如設立一個屎尿屁時間。比如在週六下午的四個小時裏,孩子可以盡情地説屎尿屁,爸爸媽媽也可以表現得誇張,讓他們開心。但是要和寶寶約定好,過了這個時間就不能説了。
遊戲二:尋找代替詞
凌晨媽媽來叨叨:
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説,開始學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控制他人,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都是值得父母欣喜地成長。即便有時候方式讓我們意想不到,也無須太過擔心,只需要輕鬆一笑,告訴孩子如何恰當表達就可以了。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