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一項覆蓋全國23萬餘名兒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0餘年間,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日益凸顯:肥胖程度不斷加深,併發症患病率大幅上升,性發育年齡有所提前。兒童青少年肥胖是成年時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滋生的土壤,及早採取干預措施,對提升下一代人羣身體素質至關重要。
兒童肥胖併發症患病率上升
一項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牽頭,復旦大學兒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等全國18家醫學中心共同參與的流行病學調查,覆蓋全國23萬餘名兒童青少年。研究結果顯示,10餘年間,我國超重及肥胖兒童青少年基數繼續擴大,肥胖嚴重程度不斷加深。
肥胖相關代謝併發症患病率顯著上升。調查數據顯示,與2008年至2012年數據相比,2013年至2017年,我國小於10歲的中重度肥胖男孩高血壓患病率從28.4%上升到48.0%,女孩從20.3%上升到41.7%;中重度肥胖兒童青少年患代謝綜合徵比例從22.4%上升至超過40.0%。此外,截至2019年年底,肥胖男孩、女孩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分別達63.8%和45.1%。
由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牀營養分會等機構,彙集國內30多位臨牀、公共衞生、營養、運動、健康促進、衞生政策等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發佈的《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指出,肥胖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部分腫瘤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
肥胖與性發育年齡提前相關。相比2009年至2010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於“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孩乳房發育P3百分位(100名孩子中排前3位)年齡提前約0.53歲,男孩性發育啓動年齡的中位數年齡提前0.6歲。越來越多專家達成共識,肥胖是導致兒童性早熟的關鍵原因。長期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高糖食物攝入,容易導致兒童肥胖、營養過剩,促進體內性激素的形成與分泌,從而加速第二性徵出現。
“數據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程度加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常務副院長傅君芬説,兒童肥胖有70%至80%可延續至成年,使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發病風險增加2至5倍。肥胖也是性早熟、發育提前的危險因素,可能影響生殖器官發育和生育能力。
三個趨勢性問題:地區差異、家庭防線、生活方式
近年來,國家多個層面出台政策策略和行動措施,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重視不斷提升。從10餘年間的干預效果看,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肥胖率增長雖趨於平緩,但增長勢頭未得到扭轉,有三個問題值得重視。
一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
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北部地區,處於肥胖流行的多發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明顯高於東部及南部地區,雖然近10年間肥胖率有輕微下降,但超重率仍在顯著增加,這和許多歐美髮達國家類似。以浙江、上海為代表的東部地區,為肥胖流行的中度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顯著低於北部地區,但呈持續增長趨勢。以廣西為代表的南部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較10年前有所下降。
二是家庭應作為兒童肥胖控制的第一道防線。
兒童青少年洋快餐食品及含糖食品消耗顯著增加,成為過去10年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很多孩子從來不喝水,只喝牛奶、飲料,還有一些孩子三四歲了,竟然沒有吃過青菜。這幾年來就診的孩子,中重度肥胖的比例在上升。”傅君芬表示。
“孩子胖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是否要到重度肥胖或影響發育了才需要就醫?很多家長對這些問題都有疑問,對兒童青少年肥胖認識還比較模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珊説。
三是生活方式改變導致體重增長明顯。
由於兒童青少年電子設備使用頻率增加、靜坐時間增加、户外活動時間減少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門診中30%至40%的患兒,都有體重明顯增加現象,且因青春發育提前而就診的孩子數量大幅上升。
全過程管理,減少胖娃要趁早
對兒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的干預,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早期防範干預肥胖,以減緩成年後肥胖相關併發症。
針對區域特點制定精細化公共政策。“加強社會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認知水平,轉變生活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區域的人口構成、文化、飲食、運動、睡眠、腸道微環境等諸多因素研究,為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尤其是東部地區,超重肥胖率持續增長,需提高警惕。”傅君芬建議,將增強兒童體質納入學校教育、醫療衞生、健康管理等全過程,形成齊抓共管格局。
加強家庭、學校在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預中的“主戰場”作用。北京體育大學馮琳博士表示,生活模式和飲食結構,是兒童青少年肥胖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家庭和學校在兒童肥胖干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兒童肥胖干預第一責任人,應提倡家庭體育、親子運動,及時對干預效果和潛在風險進行監控。
學校也要創造更好的運動、飲食支持環境,加強食育教育,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化體育課和課外中高強度鍛鍊,特別要注重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
針對能量、糖、鹽和脂肪等食品物質攝入,應加強消費指導與管理。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倩建議,在全社會範圍內廣泛倡導並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支持環境,增加新鮮、健康食品的供應,鼓勵餐飲企業售賣小份菜,控制油鹽等調味品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