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無法代替的,孩子人生軌跡裏每一處都是父母留下來的痕跡,我們並不知自己的一個小動作或是一句簡短的話,能帶給孩子什麼影響。孩子是父母的所有,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在我們迫切地表達對他們的期望時,會不會間接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呢?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因為這些字眼能使你振奮進取和樂觀。——安東尼 羅賓斯
我們總是能從書上的一句話或電影的一句台詞裏獲得自己前進的力量,對於孩子來説鼓勵的話語,比貶低的評價更能使其進步。因此,在孩子犯錯或失落時,父母該仔細斟酌一下自己的言語,有3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説的,否則很容易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各位家長們要注意,兒童的心理強度不比成年人門,他們的心靈比你想象中的要更加敏感與脆弱。
第一句:嚇唬的話語,家長不要説在孩子還處於不能明是非,懂道理的時候,讓孩子乖乖聽話成了家長十分為難的事情。有些父母喜歡使用"恐嚇"教育,總是在孩子不聽家長勸告的時候,把事情的後果誇張化,讓孩子對這些行為或事物產生恐懼,從本能上杜絕問題的發生。"恐嚇"教育效果可觀,但是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影響一:孩子開始變得膽小
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家長誇張地形容會讓孩子對事物的恐懼不斷加深,甚至到了成年,孩子可能還會因為小時候的嚇唬對一件普通的事情感到害怕。對孩子的性格上面也會產生影響。
影響二:孩子容易被他人恥笑
在孩子開始明白小時候父母的嚇唬都是虛假的,但是恐懼感卻依然不能消退,當孩子再次遇到的時候反應還是比理智更快,有甚者會害怕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外人不能理解孩子的舉動,並會對其嘲笑"膽小鬼",這種情況的發生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更加懦弱。
第二句:與他人比較的話,家長不可説成長過程中孩子都有一個厭惡的對象,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總是把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好掛在嘴邊,希望以此刺激孩子向上,這一套對孩子來説有效嗎?其實效果不佳,父母喜歡説這種話,其實是側面表達了自己對孩子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也能如他人優秀,但這番言語其實對孩子來説沒有益處,反倒都是壞處。
影響一:孩子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一般父母把他人作比較時,通常都會以孩子關係親密的同學,年紀相仿的鄰居或者親戚為例,這些孩子可能原本關係很好,互相幫助,可是在經過父母的各種表揚他人貶低孩子的"挑撥"行為後,孩子會對那位優秀的朋友心生怨懟,因為嫉妒怨恨,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消極。
影響二:孩子會對父母產生厭棄感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而家長在孩子面前讚揚他人時孩子就會有失落感,之後又因為他人受到批評時,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不喜自己,甚至覺得父母並不把自己當做自家的孩子,從而討厭自己的父母。
第三句:人身攻擊的話,家長不能説父母總有被孩子氣到發脾氣的時候,那時家長受情緒的影響容易對孩子脱口而出一些不好的言語,比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我不要你了。","白養你了","滾"等等。
父母在通過語言發泄自己的情緒時,孩子已經被你的話傷得體無完膚了。父母總是一開始以教育的態度去和孩子交流,但當交流出現分歧時父母又開始翻舊賬,把之前的錯誤又重新批評一遍,以至於情緒逐漸上升,教育變成説教再到怒吼。孩子在父母的怒氣下,慢慢地不去與家長交流,自己也被父母的情緒所影響。
影響一:孩子容易養成自卑心理
在父母的多重攻擊下,孩子就算先天開朗也會變得自卑內向,父母以為用人身攻擊可以讓孩子不被挫折所打敗,其實父母的言語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挫折。在長期被父母嫌棄責怪之下,孩子會漸漸以為自己就像父母説的那樣不好,不配被他人關心與愛護,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影響二:孩子容易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其實很容易被人哄騙,因為他們會為了別人的一點友好而去討好別人或者去輕信他人,做事也會畏畏縮縮,選擇上也會容易有選擇困難症。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疾病。
愛之深,責之切。我們叢然理解父母做出這些行為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改正錯誤,努力向上,不過這三句類型的話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別讓自己親手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比優秀地長大更為重要,家長想鼓勵孩子努力,換個方法也一樣奏效。
父母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期望?首先,需要禁止孩子做危險的事情時,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孩子對事物都有好奇心,他們對世界的無知,導致他們可能不能感知到危險,父母會給予阻止,但孩子頑皮不一定聽講,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仔細實際地説明事情的後果,和表明事情發生後孩子與父母的心情,這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能明白這是自己不能做的事。孩子比父母想象中的通情達理,家長關切的話語與表情早早地就能感染到孩子的想法,父母不必用嚇唬令孩子聽話。
其次,與他人比較不如與自己比較
作家張小嫺説過:“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看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而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愁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態度。”
父母希望孩子看到他人的優秀來激勵自己,但與他人比較只是讓孩子徒增煩惱,所以與他人比較不如與自己比較,孩子以昨天的自己作為突破對象,一天比一天進步,長久以往,孩子就會對自己有自省的習慣。
而父母也不該眼中只有他人的優秀,孩子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不能用固定模式去批判孩子的好壞,百花齊放才是最美的畫面。父母要時時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情,以讚揚別人的孩子變為讚揚自己的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激勵更有效。
最後,挫折教育不可取
父母喜歡用打擊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其實家長自己才是壓在駱駝上的稻草。人在不斷地受到挫折時是容易對事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不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畫面,所以鼓勵孩子和耐心地陪伴,才能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擁有愛的人總是不懼任何困難的,更何況是壓力呢?
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它時時刻刻能帶給人力量,我們有時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一句話就能讓我們信心百倍,但有時它也是摧毀所有勇氣的罪魁禍首。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不在乎自己的言行,自認為有些事情隨着長大就能淡忘,自己説過的話孩子也會忘記,然而語言的長久性會超出你的想象,它不會隨着時間而淡忘,反而會跟着時間加深影響。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好好長大,那麼就請別再説這些傷害孩子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