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人生格局,家長仍在沾沾自喜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從小到大課本里如此教育我們,生活中父母也不斷的叮囑孩子,一定要學會節儉,不能大手大腳。誠然,在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節儉絕對是一件好事。然而生活中有的父母卻只是習慣性節儉,明明生活條件變好了可還是用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對待孩子,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影響。關於節儉這個話題,網絡上曾經就有一個帖子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個帖子的主人公表示,從小到大她都以為自己家裏很窮,導致她的個性一直都很自卑,走出社會也總覺得比別人矮一截。可直到前兩年她才知道原來家裏並沒有爸媽説的那麼困難,他們不僅有存款,而且除了目前的住房之外還全款買了一套房子,生活本來可以不必這麼緊巴巴。在她的記憶裏,從小到大媽媽都是摳摳搜搜的。女孩子愛漂亮,但媽媽從來不會給她買新衣服,每次都是拿親戚家孩子穿剩下的給她,並且告訴她家裏沒有錢。玩具零食就更不用説了,有很多同齡人吃過玩過的,她從來不敢奢望。就連自己當年想要學才藝,媽媽也以沒錢為理由拒絕了。若説媽媽偏心又沒有道理,因為家裏只有她一個孩子。而且這些年父母反覆強調,等她嫁人了另外一套房子就是她的嫁妝。有一次她和媽媽聊到這個話題,沒想到媽媽不但認為自己沒錯,反而覺得女兒要感激她。因為是她培養了女兒的''優秀品質'',如今才會像她一樣不會亂花錢,將來買房有存款。實際上,像這位網友媽媽這樣的長輩,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把節儉當成了習慣,認為孩子們也必須和自己一樣生活。但是他們不知道,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孩子將來難有所成,父母仍在沾沾自喜。父母過度節儉,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終生影響不言而喻,尤其童年時期的經歷,更是直接奠定了孩子之後的性格。父母過分節儉,孩子會覺得十分自卑,在其他同學面前抬不起頭。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哪怕面對自己奢望已久的東西,也不敢積極主動的去爭取。而且為人處世也總是一副底氣不足的樣子,嚴重缺乏自信心,自然談不上成功。面對孩子的需求,怎麼做才正確每個人在孩子階段都有過很多渴望,形形色色的玩具、零食、新衣服,見到了自然都想要。做父母的太嬌縱孩子容易養成不良習慣,但過分的窮養也會適得其反。那面對孩子的需求,到底怎麼做才正確呢?1、視情況滿足孩子的需求若是合理,也在家庭經濟能力承受的範圍內,父母應該給予滿足。比如孩子渴望很久的某件玩具,在家裏沒有同樣玩具,孩子平時表現又不錯的情況下,父母就應該滿足。若是父母對孩子''一刀切'',什麼零食玩具都不買,孩子平時只有眼饞他人的份,時間久了心裏難免會有執念,對於心理發育更加不好。2、不要總是刻意哭窮有些父母在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又刻意的強調家裏有多窮,為了孩子又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這樣的做法負能量滿滿,孩子雖然滿足了需求可內心還是有壓力,甚至會有負罪感。而這種負面情緒甚至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當然,這裏分析的是父母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過度節儉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若是家庭條件確實艱辛,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以耐心溝通的方式交流,而不是負能量滿滿的抱怨。相信每一個懂事的孩子,都能體諒父母的難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