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追喂?只會讓問題更糟,儘早培養6個習慣才科學
吃喝拉撒對我們來説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若家裏有個孩子,你就會體驗到它們的艱辛。
生活中,孩子不好好吃飯,大人追着喂的情況,想必大家都見過吧?
為此,許多家長表示自己太難了,一頓飯都沒有好好吃過,都在追着孩子跑,可你要是不追吧,孩子肯定不會老老實實吃飯,唉~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們都感覺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但還是要説一句,追喂真的不科學!
想讓孩子身體好,享受吃飯,將來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關鍵,而且追喂時間長了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一些傷害。
“追喂”的危害:
孩子雖小但也知道飢飽冷暖,許多家長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常常以自己的想法決定他們的日常生活。
比如到了吃飯時,孩子表示出了不想吃的想法,家長就以為他們是挑食,於是強迫孩子吃飯,但事實上孩子可能真的是不餓,飯前吃了別的東西。
何況,追喂也不見得對孩子好,以下危害都是值得重視的:
1、有礙消化
孩子吃飯時需要追着喂,可能是真的不餓,如果家長硬是一口口喂,孩子會很抗拒,出於應付的心態,會勉強咀嚼兩下然後嚥下去,根本沒有讓食物分化的過程。
毫無疑問,這會增加腸胃的負擔,時間長了腸胃也會變得虛弱,消化功能下降,吸收不到全面的營養,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2、認知混亂
有一種餓叫做長輩以為你餓,總會叫你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我想大家都深有感受。
但由於孩子思維還很簡單,這種行為會使他們陷入自我懷疑,不知道到底什麼才叫飽。
3、不會獨立進食
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由於手部能力發展不完善或不協調,都是家長來餵飯的。
不過隨着孩子越來越大,他們就會有要自立的傾向,去搶父母手裏的筷子或勺子。
這是個培養孩子自主吃飯能力的極好機會,家長要抓住黃金時期。可惜很多家長沒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這樣讓孩子亂抓很費時間,弄得到處都是難收拾,於是錯過了這個時期。
到最後,甚至會養成孩子“你不餵我,我就不吃飯”的惡習,到了幼兒園不會用餐具,肯定吃得慢,甚至吃不飽。
4、觸發逆反心理,越喂越不吃
不餓時追着餵飯,嘴裏再嘮叨兩句,這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牴觸心理,甚至越喂越不吃。
其實家長大可不必如此,孩子餓了自己就想吃飯,根本不需要我們追在後面苦口婆心地喂,最重要的是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如果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追喂,這樣只會讓問題更糟,孩子不會覺得吃飯是種享受。
儘早培養6個好習慣,才科學
1、用餐地點要固定
孩子在哪就在哪吃飯,別讓他到處跑,正確的做法是要固定用餐地點。
吃飯時全家都在一張桌子上吃,絕不能因遷就和貪圖省事,而開了追喂的先河,這樣孩子也沒法安穩吃。
2、全家人一起吃
現在大多數家庭對孩子什麼時候吃飯這個問題特別沒原則,一般是孩子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從來不會刻意培養飲食規律。
其實,這對孩子來説不是件好事情,少食多餐是好的,但正餐最好全家人固定時間一起吃,這樣孩子到時間就會感覺到餓。
3、用餐時家長先孩子後
家長慣有的一個思維,就是吃飯時先顧孩子後顧自己,但越是這樣做,孩子反而越不願意吃。
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這主要是因為大人先吃飯,孩子在一旁看着很容易激起食慾,不由自主地想吃飯。
4、分餐
這是個非常科學和健康的用餐方式,可以避免把大人口腔裏的細菌傳染給孩子,尤其是幽門螺桿菌,於健康有利。
不過,要分餐就要進行到底,尤其是家長,一定要起帶頭作用,嚴格執行,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夾孩子的食物,也不要讓孩子喂大人。
5、專心吃飯,不看電視和手機
很多家長把看電視或手機,作為讓孩子吃飯的交換籌碼,但這樣只會助長不良的飲食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親身示範。如果家長都做不到,孩子是不會信服的。
6、有意識的引導
雖説要讓孩子吃飯專注,但你可以適當利用飯桌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今天的食物,講講飯是怎麼做的,哪些食物有利於他們長個等等。
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喜歡吃飯,也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一舉兩得。
最後,重要的事情説三遍:不要追喂,不要追喂,千萬不要追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