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説起手機,很多父母都恨得牙癢癢,孩子只要一有碰手機的機會,就會玩個沒完,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尤其是名目繁多的手機遊戲,不但傷娃的眼睛,還影響大腦發育,而且有的孩子用手機給主播打賞,買遊戲裝備,偷偷刷父母手機裏的錢,讓父母防不勝防。

但大多數父母卻沒有反思過,孩子痴迷手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都説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當然要從原件上找原因。

父母的4大壞習慣,才是孩子痴迷手機的罪魁禍首

1)把“玩手機”當作給孩子的獎勵

很多父母的觀念裏,孩子是需要獎懲分明的,有獎有罰,才能進步。適當的獎勵是可以的,但不要把“玩手機”也當作對孩子的獎勵。

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用玩手機獎勵孩子,會在孩子心裏種下一個觀念,玩手機是好的,而且這種獎勵機制更加強調了這個信息,讓孩子對手機的慾望更強烈,更渴求。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2)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

有個閨蜜的孩子説話很晚,2歲多還不會説短句,夫妻倆一開始以為孩子的耳朵或舌頭有病變或生理缺陷,趕忙到醫院檢查。醫生説,孩子什麼問題都沒有,只是因為平時父母跟孩子交流太少,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導致語言能力發育遲緩。

父母平時自己就抱着手機不放,不跟孩子互動,把一個手機丟給娃,讓娃自己玩。這種跟機器的交流是被動輸入,沒有主動輸出,孩子的智力不能充分開發,久而久之,只會越來越依賴手機。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3)沒有給娃找適合年齡的有益APP

其實手機並不是洪水猛獸,會玩手機的孩子大多是自己主動開發出不同功能,不同遊戲。很多時候連大人都玩不轉的程序,到了孩子手裏輕而易舉就破解了。

實際上有不少不錯的APP,都是適合幼齡階段的小寶寶們玩的,一些早教課程、早教故事、互動AI產品,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認知,學習日常百科知識,提高情商等等。只要父母用心尋找,總會找到適合自家娃的有益APP。

4)不限制時間,忘記節制

玩手機沒有錯,但父母往往不加節制,不注意嚴格把控時間。有了時間限制,孩子能對遊戲時間有個大致概念,還能慢慢學會自我管理,培養自律自控能力。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幫孩子一點點戒掉手機癮,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暴力教育

每個孩子剛來到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是由於父母的不科學不健康引導,才會染上“手機癮”,家長要反思自身。千萬不能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這樣只會引發孩子更強烈的反叛,更無法脱離手機。

1)多帶孩子外出運動

李玫瑾教授建議,成癮性人格的產生,絕大多數都是由於父母的陪伴太少,尤其是父親的陪伴,少得可憐。

孩子需要多跟父親出去參加大幅度的體育鍛煉,通過運動消耗多餘的精力,磨練意志,鍛鍊自制力。用運動代替手機,既增強了體質,又加深了親子連接,而且沒有副作用。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2)用桌遊代替手遊

還有一種代替方式,就是多玩桌遊,代替手遊。

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當然要讓孩子玩健康的。比如棋類運動,或是鍛鍊專注力的小遊戲,培養策略邏輯思維的遊戲,或是科學小實驗,都是不錯的選擇。

遊戲的方式有很多,就看父母願不願意花些心思,花點精力和時間,高質量地陪孩子。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3)讓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要求有高度的自律性,自律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養成的習慣。

父母不妨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安排時間,每天玩多久,玩幾次,玩什麼,在父母的監督下,遵照這個計劃嚴格執行。一般孩子自己制定的計劃,是不會自己輕易推翻的,寬鬆的氛圍,反而能讓孩子更加懂得控制自己,學會延遲滿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痴迷手機,和父母4個壞習慣有密切關係,別説你沒做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