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肖雅文
作家汪曾祺曾寫道:“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在中國,貼秋膘或是秋季進補已成為一種習慣,為的是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冷。
那麼,你知道“貼秋膘”的來歷嗎?如今,隨着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們還需要貼秋膘嗎?人們該如何吃,才能達到秋季養生的效果?
自古以來,重視迎秋
對於秋天的到來,中國人自古十分重視,也由此產生了許多與秋天相關的習俗。
早在3000多年前,迎秋祭祀的活動就已成規模。周朝時,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天子會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
漢代繼承了周朝的習俗,並進一步擴大了迎秋的規模,據《後漢書·祭祀志》記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由此可見,這一天的祭祀活動十分隆重,對裝飾和表演都有十分詳細的要求。
漢代時還興起了秋社,即在秋天祭祀土地神、向它報功和慶祝豐收的重要節日,日期選在立秋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此時農作物已經收穫完畢,官府和民間均在這一天進行祭神答謝。
到了唐代,祭祀的習俗依舊延續。《新唐書·禮樂志》記載:“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此時,民間開始流傳以秋水吞食小赤豆的風俗。
宋朝時,宮廷內出現了“報秋”的習俗。據説,在立秋這天,宮裏的人要把盆栽中的梧桐移到宮殿內,等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報,梧桐應聲落下葉子以“報秋”。而在民間,無論男女都流行戴楸葉,以應時序,還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
到了清朝,民間開始流行以懸秤稱人,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人的肥瘦,並補上美味佳餚。清人讓廉在《京都風俗志》中寫道:“立秋日,人家亦有豐食者,謂之貼秋膘。”
當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過夏無病三分虛”,夏天過後,身體消耗了大量能量,有的人體重會相應減輕。為了恢復體能,增加體重,有足夠的能量和體力來抵禦冬天的寒冷和大量消耗,就需要貼秋膘。
肉類是貼秋膘的主要食品,普通百姓家庭都會殺豬宰羊,富貴之家貼秋膘還會將各種魚類、海產品等也搬上餐桌。
秋天,我國各地的食俗大不相同。據説,浙江杭州一帶流行吃秋桃,吃完之後把桃核留下並保存起來,等到除夕那天再將桃核拿出,扔入火爐中燒成灰燼,以此祈禱遠離瘟疫與疾病。在天津等地區還流行“咬秋”,人們在這一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貼秋膘,就是要吃肉?
在北京人眼裏,“貼秋膘”有着特殊的含義,即吃烤肉。汪曾祺曾在散文《貼秋膘》中寫道:“北京烤肉有名的三家: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劉。”
其中,烤肉季還曾獲得過費孝通的稱讚:“銀錠橋觀山一景,烤肉季烤肉一絕。”早在1848年,這家烤肉鋪子就開了起來,位於北京什剎海,至今已有170餘年。
據説,烤肉季的烤肉還分為兩種吃法,一種是“文吃”,指烤肉師傅將肉烤好,端給顧客直接食用。另一種是“武吃”,顧客們自助烤肉,邊烤邊吃。另外,爆肚也是北京人秋季的美味,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説。
在北京、河北一帶,普通百姓還會通過吃燉肉來“貼秋膘”。肉的做法也不拘一格,白切肉、紅燜肉、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也都很受歡迎。
在內蒙古,“貼秋膘”則主要指的是吃羊肉。汪曾祺曾寫道:“羊肉要秋天才好吃,大概要到陽曆九月,羊才上膘,才肥。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貼’”。
與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更愛魚和蟹。
“秋風且食鱸魚美”,最好吃的鱸魚就在秋天。一般而言,鱸魚在春天產卵,夏天回溯生長,到了秋天就變得肥美豐腴、肉質堅實,吃起來不僅鮮嫩、清香,還營養豐富、適合進補。
愛吃螃蟹的人就更多了。蘇軾在《老饕賦》中寫道:“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作為頂級“吃貨”,蘇軾最愛螃蟹的大螯。李漁更是“以蟹為命”。據説,他每年從夏天就開始存錢買螃蟹,直到填滿他的四十九口蟹缸為止。另外,他還喜愛用紹興花雕酒來醃製醉蟹。
在古代,人們往往“以肉貼膘”。其實,瓜果蔬菜也是“貼秋膘”的必備。
秋季是南瓜、絲瓜、玉米、毛豆等瓜果蔬菜成熟的季節,瓜果蔬菜不僅清爽獨特,還可以在進補之前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明代養生學家高濂就指出:“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
秋季進補,因人而異
隨着天氣逐漸涼爽,人們的食慾開始復甦,適當進補成為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好時機。不過,對於食物極度豐富的現代人來説,秋膘貼不貼、怎麼貼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依照傳統習俗,立秋之後即可“貼秋膘”。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吳金蓮提醒,從科學的角度上看,立秋之後不宜馬上進補貼膘。
吳金蓮指出,夏天濕氣重,易困脾胃,加之過飲過食寒涼之品,許多人入秋後脾胃功能會處於較弱的狀態。立秋後如果突然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消化系統很難承受。
因此,貼秋膘要在經過一段時間調理胃腸後方可進行。北方一般立秋半月後為最佳時機。南方則應稍遲,因南方立秋後一段時間氣温仍然較高,悶熱潮濕,所以一個月後為適宜。
另外,貼秋膘也不是人人都適宜,在夏季有過度的體力消耗,體格偏瘦、身體素質好的人最適合貼秋膘,而脾胃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小孩則可以用清補、緩補的方式進行。脾胃功能虛弱的人羣、患有“三高”及慢性病的人羣則更要小心謹慎,從長計議。
那麼,秋天吃點什麼好呢?
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在秋天,我們可以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平菇、番茄等。白色入肺,白色的食材也可多吃一些,比如蘿蔔、蓮藕、馬蹄等。
另外,許多飲食智慧藏在民間俗語中,“金秋欲解燥,梨子百合最奇妙”就道出了梨子和百合的妙處。其中,梨子含有豐富的果糖,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降火解暑等功效。而百合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功效,對秋季氣候乾燥引起的季節性疾病也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