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手記】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與治療
張曉敏
2018年國家衞健委公佈的我國首次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0歲以上人羣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19.2%,其中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症問題尤為嚴重,患病率高達32.1%。但大眾對骨質疏鬆的認識遠遠不夠,很多人因為骨折在醫院就診時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質疏鬆症,如果嚴重會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及壽命。
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
原因不明的慢性腰背部疼痛是骨質疏鬆最常見的症狀。其次,輕微活動如彎腰、負重、擠壓或摔倒後容易骨折、身材變矮、駝背、活動或勞累後乏力都是骨質疏鬆的信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腰腿痛都是骨質疏鬆症。也並不是所有的骨質疏鬆都有症狀,有些人可以沒有任何症狀。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
發生脆性骨折 沒有受到創傷或者受到輕微創傷就會發生骨折,比如有些老年人開門轉動門鎖時出現手腕骨折,下樓時崴腳導致踝骨骨折,彎腰搬東西、提重物導致腰椎骨折或摔倒後出現髖骨骨折等。
測量骨密度 雙能X線吸收檢測法是目前公認的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測量部位主要為腰椎、股骨頸和橈骨遠端。T值≤-2.5,就可以診斷骨質疏鬆症。
哪些人羣需要做骨密度檢測
出現以下情況中任何一條,就提示存在骨質疏鬆的風險,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
50歲以上女性、65歲以上男性,有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
40歲後身高減少3cm以上;
45歲之前停經或行雙側卵巢切除術後未服用雌/孕激素補充劑的女性;
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父母患有骨質疏鬆或曾有脆性骨折;
曾經發生過自發性骨折或輕微受傷後骨折;
吸煙、大量飲酒、不吃乳製品,並且沒有補鈣;
每天運動量小於30分鐘,或每天户外活動時間少於10分鐘,且沒有服用維生素D,或長期卧牀等;
具有以下疾病:性腺功能減退症、肢端肥大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1型糖尿病、胃腸道疾病、血液病、慢性腎臟病及心肺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長期服用以下藥物:糖皮質激素、丙戊酸鎂、氨魯米特、曲普瑞林、抗病毒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奧美拉唑和甲狀腺激素等。
確診骨質疏鬆症後如何治療
骨質疏鬆其實並不可怕,通過科學的治療,可以延緩骨量丟失速度,預防骨折的發生。主要治療手段如下:
補充鈣劑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鈣劑可選擇,如碳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氨基酸螯合鈣等。其中碳酸鈣的鈣元素含量高,吸收效果好,但有胃脹和便秘的患者需要慎用。枸櫞酸鈣含鈣量較低,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且枸櫞酸有可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更適合胃酸缺乏和有腎結石風險的患者。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相對鈣含量偏低。需要提醒的是,超量補充鈣劑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補充維生素D 充足的維生素D可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維生素D用於骨質疏鬆症防治時,劑量可為20-30ug/日。
藥物治療 僅僅靠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還不夠,需再使用一些抗骨質疏鬆藥物。
科學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加強營養,均衡膳食 建議每日飲用牛奶300ml或同等量的奶製品,還需進食其他富含鈣的食物,如豆類、堅果類、綠葉蔬菜等。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戒煙,限制飲酒,避免飲用過多的咖啡和碳酸飲料。
規律運動 對於成年人,推薦規律的有氧運動或肌肉力量練習(比如跑步、各種球類運動、跳繩、騎車、啞鈴、槓鈴、乒乓球、舞蹈等),一週鍛鍊5次,每次鍛鍊30-60分鐘。
勤曬太陽 紫外線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促進鈣的吸收。建議上午11:00至下午3:00之間在户外曬太陽。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以免皮膚被灼傷。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