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日:重視淋巴瘤長期規範治療,助力慢病化管理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姜曉丹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近年來,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老年惡性血液病的患病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 “慢淋”)和套細胞淋巴瘤(以下簡稱“套淋”)兩種血液腫瘤在老年人羣中高發,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銀齡生活,更給他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常委李建勇教授表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兩個亞型,其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雖診斷難度高,兇險程度、複雜程度也較高,但隨着腫瘤基因組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精準醫學的飛速發展,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的診療也開啓了個體化診療的新篇章,尤其是不斷湧現的靶向療法豐富了患者治療選擇的同時,也不斷在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和生存獲益上給予了患者莫大信心。”

數據顯示,中國慢淋的發病率為 0.54/10 萬,而套淋約佔中國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6%。由於早期症狀較為隱匿且患者對於疾病的認知不足,通常患者確診時多為晚期。李建勇教授指出:“約70%的慢淋患者是在體檢發現的。患者可通過血常規等檢查早期發現是否有淋巴細胞的異常,再通過針對性的檢查確診是哪一種亞型的淋巴瘤。”

由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的患者多為中老年,這部分人羣本身就可能患有其他系統基礎疾病,儘管患者對初始治療敏感,但難以耐受傳統化療,複發率仍較高。李建勇教授介紹:“對於像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等淋巴瘤,我們治療的目標是儘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我們血液病中進展最快的疾病之一,而套細胞淋巴瘤兼具惰性和侵襲性的特徵,雖然一線治療的化療、免疫化療等手段一定程度給患者帶來了生存獲益,但仍有不少患者效果欠佳,使疾病進展或復發。因此,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的二線挽救治療非常重要。”

據專家介紹,當前靶向治療是目前淋巴瘤臨牀實踐中的核心治療方式,中國淋巴瘤診療已進入靶向精準治療時代,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個體化診療方案。李建勇教授指出:“靶向療法的出現,使得患者的期待已從‘活得長久’逐漸升級為‘活得長久,活得更好’。但由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長期用藥、不間斷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不容忽視,除考慮患者的年齡、體能狀態及遺傳等預後因素外,還要綜合考慮既往治療方案的療效,持續緩解時間及耐受性等因素。”

在談及淋巴瘤患者長期治療依從性時,李建勇教授表示:“這是一個多層次的話題,首先,靶向性更強、副作用更小,特別是房顫、高血壓等心血管事件風險小的靶向藥物,病人往往更容易接受和堅持長期治療,但創新藥物的價格大多數患者難以承受,所以國內醫保政策非常重要,如儘快讓療效比較好的、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藥物醫保能覆蓋,實現患者可及。其次,醫生也要細緻地跟患者和家屬強調堅持用藥的重要性。此外,患者家屬要給予患者更多關心,提醒患者規範用藥等。”

為更好地實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的慢病化管理,除規範治療外,患者還要堅持終身觀察和隨訪。此外,積極應對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營養也十分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淋巴瘤日:重視淋巴瘤長期規範治療,助力慢病化管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