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孩子因為種種原因結束自己生命的悲劇諸見報端,什麼沒完成作業害怕被批評跳樓的,不給玩手機跳樓的,和家長爭吵後離家出走走到河裏的··
於是有家長説“現在的孩子的吃好穿好,怎麼這麼脆弱啊?這麼一點小打擊,一點牛毛小的事情,就跳樓?!”
一個孩子站在門外,一陣冷風吹過,孩子病了,大家都説,這孩子抵抗力怎麼這麼差,一陣風也經不起,但是有沒有人問過這個孩子,他為什麼會站在門外?他站在門外多久了?
其實,孩子並不是一開始抗打擊能力就強的,由於閲歷短淺、經驗不足,有限的生命裏遇到在成人看來“芝麻點兒大”的小時,就足以成為壓垮他們的稻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適應,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抗打擊能力。
那麼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1、正確認識挫折教育
《少年説》中,一個女孩在天台向媽媽喊話,“(媽媽)老是要這樣子打擊我,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為什麼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即使女孩説了自己並不適合這種激將法之後,女孩的媽媽仍説:“我知道我一直在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性格里,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
這可能是大多數家長共同的認知,“誇獎孩子他就會飄”“打擊孩子他才會進步”,所以都熱衷於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作比較,認為這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殊不知,這種打擊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反而容易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否定,影響健全的人格發育。
挫折教育教給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給予鼓勵和建議,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幫助孩子跨越困難,而不是一個勁兒的挖苦嘲笑。
2、不要害怕孩子失敗
咱們家長總是對於孩子的失敗很介意,害怕孩子犯錯,不接受孩子的失敗,如果孩子犯錯了,得到的只是一頓責罵,所以很多孩子會畏懼失敗,畏懼犯錯,畏懼困難。
人要變得強大,不是來自外界的挫折和苦頭,而是來自內心堅強的力量。無論跌倒多少次,背後都有父母的支持,而不是在外失敗了,還要受到父母的雙重打擊。
所以,不要擔心孩子失敗了,如果孩子這一次失敗了,請鼓勵他“不要灰心氣餒,爭取下一次成功”,跟你的孩子站在一起去打敗困難。
3、多誇孩子的行為過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關注孩子最後成功與否,把一個事情開展的過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堅持,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所達成的效果等,作為父母的關注和認可對象,並具體地跟孩子描述出來:“你剛才做……的時候,認真的樣子真帥!”“雖然中間你有點累,但你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個東西雖然沒做好,但是剛才你這個地方的想法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