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失敗
01上個週末,朋友阿旺請我吃飯。阿旺説:“我家兒子,最近老是不聽話,希望你指點一下。”我想,他的兒子今年十一歲,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不聽話也應該是正常的吧。我認真觀察了一下阿旺的兒子,應該還算 比較聽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他會幫忙去裝飯、倒水,説話也很有禮貌。吃飯的時候,阿旺的兒子沒有用手端碗,而是把左手撐在桌子上,右手拿筷子。阿旺拍了兒子一下:“我不是教了你很多次,一定要左手端碗,起碼要扶穩碗,要不然,把碗打掉了,看我怎麼收拾你。”阿旺的兒子伸出筷子去夾米粉肉,阿旺狠狠地瞪了一眼:“不要那麼挑剔,要多吃青菜蘿蔔。吃那麼多肉,對身體不好。”一頓飯,阿旺一直説個不停,兒子卻只能服從。可能,阿旺平時對兒子要求“極高”,導致兒子根本就沒有説話的份,也不敢輕舉妄動。不管兒子怎麼做,阿旺都不滿意,還是認為兒子不聽話。阿旺還談到了兒子的學習成績。雖然兒子在全班總是可以考入前十名以內,但是阿旺卻一直要兒子保持前三名。一個班有五十多個學生,能夠保持前三名,真的有些難。為了兒子好好讀書,阿旺給兒子報了四個輔導班,不僅週末去輔導班,星期一和星期三晚上,也要去輔導班。我發現,阿旺的兒子,因為管教太嚴了,變得很懂事了,但是也“沉默”了,連頂嘴的想法都沒有了。我建議,阿旺應該給兒子“鬆綁”,而不是拼命要求他懂事,要乖乖聽話。我是這樣認為的:教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失敗。02成功的父母,懂得“尊重”。愛默森説:“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如果父母對孩子,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那麼孩子的思維模式,就全部變成了父母的思維模式,根本就沒自己的想法。比方説,週末的時候,孩子要去公園,但是父母卻要去圖書館。最後,孩子不得不陪父母去了圖書館,一直心不在焉地看書,精神萎靡的樣子,令人心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很多孩子的未來,需要“揚長避短”。可是父母卻逼着他變得完美,一定要把“短板”變成長處,結果適得其反,孩子做什麼都不成功,也沒有興趣。尊重孩子的想法,其實是讓孩子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父母起到了“推一把”的作用。俗話説:“東門不開,西門開。”一個不可能樣樣精通,能夠在一兩個方面很突出,有特色,就成功了。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要求他完美”。03成功的父母,懂得“放手”。現在的城裏人,買家禽的時候,喜歡買“放養”的家禽,因為家禽活動的範圍 很大,生長的環境很生態,肉的味道更加美味。可是,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卻無法做到“放養”,喜歡圈養。恨不得把孩子時時刻刻帶在身邊,寸步不離;恨不得把孩子關在書房裏,大門不出;恨不得把孩子一直按照父母設計的“線路”去走,一步都不得偏離。《我的青春誰做主》裏有這樣幾句台詞:“成長的經驗是是要靠我們自己獲得的, 不是家長的強行灌輸。 如果我不栽跟頭等於沒有經驗。早晚有一天還是會跌倒的 ,父母的經驗是很寶貴,但是僅供參考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機遇,還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可是,父母卻固執地認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把自己的想法,當成是絕對正確的,把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當成是“旁門左道”,不屑一顧。作為父母,你要知道:“花盆裏長不出參天大樹。”不管你的花盆有多大,也不能比大自然裏的土地更大。一個人,不走一走彎路,不去冒險,那麼就是温室裏的幼苗,一遇到陽光,就蔫了。父母給孩子戴上了“緊箍咒”,孩子不得不聽話,但是他們也失去了天真的童年,還失去了陽光的少年,甚至長大後,也變成了“懶漢”。04成功的孩子,不會太懂事,有“天性”。天性是什麼?就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每個人的命運,和出生有關,但是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可是,很多孩子,不需要努力了,因為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只要當好“父母的傀儡”就行了。孩子從小,不允許玩泥巴、拆解玩具、看小説、和別的孩子吵架、穿髒衣服等,他的天性,慢慢被父母扼殺了,可是父母卻口口聲聲説:“我都是為了你好。”有人説:“他們是狼,你卻給他吃草。”有狼性的人,被當成綿羊對待,結果狼也變成了羊,或者變成了“四不像”。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寒門出貴子。”為什麼窮人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加努力讀書?其實,窮人的孩子,因為父母沒有能力把他們“圈養”,他們不得不自覺懂事,逼着自己成長。“自覺懂事”才是天性的發揮,“被迫懂事”其實是希望被扼殺了。作為父母,應該反思自己,憑什麼自己一生平凡,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憑什麼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無規矩,不成方圓”,但“規矩”不是父母單方面説了算,應該父母和孩子一起創造的規則,是有商有量的。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不要一直為孩子鋪路。請允許孩子適當不聽話,有些苦,需要他們自己去品嚐,未來的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作者:布衣粗食。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