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伸手打人,什麼時候都不應該被姑息。
俗話説打人不打臉,就算是父母教訓孩子的孩子,都會主動避開孩子的腦袋,一方面是因為擔心孩子腦袋受到撞擊之後,影響智力的發育。
另一方面就是打臉有些太讓孩子傷自尊了,哪怕是幾歲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的,家長千萬不要觸碰孩子的底線。
愛動手的寶寶不是好寶寶!
小樂從幾個月開始,就在奶奶家長大,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實在是無暇照顧孩子,不得以和孩子分離,讓孩子早早地喝上了奶粉,但媽媽會給小樂買最貴的奶粉,就是為了適當地彌補孩子。
但每次媽媽到奶奶家見孩子的時候,小樂在媽媽的懷中總是會伸手打媽媽的臉,媽媽因為心中有愧疚,一直都默默忍受了下來,畢竟自己先對不住孩子,孩子記恨自己也是應該的。
有一次小樂伸手打媽媽的時候,恰好被奶奶看見了,奶奶一下子就把孩子抱走了,並且非常不解地對兒媳婦説:這孩子之前從來沒有這樣過,要是養成這個壞習慣可不行!他打你你就忍着?你這當媽的不會教育嗎?
媽媽一肚子的委屈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面對自己有愧疚的孩子,就算是自己想盡辦法和孩子親近,這孩子就是對自己愛答不理呀!並且自己每天工作那麼忙,根本沒有時間學習育兒相關的知識,要是有時間,還會放在婆婆家照看嗎?
為什麼寶寶愛打別人臉?
從寶寶2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他們的大腦就會瘋狂發展,雖然睡眠的時間不斷縮短,但大腦的發育從未停止過,而在他們清醒的狀態下,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饋和接受也是無法替代的發展方式。
慢慢的,大腦開始嘗試着支配身體各個部位,比如大軀幹脖子對腦袋的支撐,手臂和雙腿的運動,所以起初孩子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他們有擋住的慾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
等到大動作可以完成得很好之後,就會開始發展小肢體,從手掌到手指,然後到把東西放在嘴裏。過了口欲期之後,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不再是品嚐,而是拍打和撞擊了。
並非要“攻擊”你,而是寶寶一種表達方式
一般情況下,寶寶做出這種打人的行為對象是自己不怎麼熟悉的人,他們和孩子近距離接觸的時候,寶寶第一反應是疑惑,這個人是誰?他並不是我媽媽,他為什麼要抱着我呢?
就在這種疑惑的情緒體驗當中,他也無法判斷出對方是好是壞,起碼自己並不討厭他,就可以勉強接受呆在他的懷中。但寶寶絕不會坐以待斃的,通常情況下會選擇主動出擊。
那就是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確定對方的身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手試探,用手拍打。如果對方可以欣然接受自己的表達方式,就説明這個人是安全的,要是對方展示出厭煩的情緒,自己也會想要逃離的。
起初,寶寶無法控制好自己的力度
控制手掌的力度,看起來是一件極其容易的行為,但在發育尚未成熟的孩子面前,難度可不是一般大。第一個難度要求是手眼協調,大腦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好手掌。
第二個難度是控制手指的力度大小和方向。在孩子現階段的大腦中,對力量根本沒有任何印象和概念,並且家長也沒有教會他們該如何控制力量,這樣一來,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慢慢積累經驗。
等到孩子可以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力量時,就説明孩子大腦發育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在這期間,家長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好,根本不用施加任何其他不必要的干預。
今日小結:
當寶寶打你的臉時,你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