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媽媽好,不知道你們的孩子多大了,看起來是集中在一歲多、兩歲多,這個階段,確實是孩子高度需要安全依戀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黏人的情況。
今天我把兩位媽媽的問題放在一起解答,因為看起來都在説“寶寶太黏人”怎麼辦,但其實,我想説,現在真正有事的不是寶寶,而是你們自己。
從睡眠不足、自我否定,到情緒緊繃、吼叫孩子,可以看出,兩位媽媽的狀態都不太好。
如果你們去看育兒文章,很多文章都在説,情緒穩定温和的媽媽才能養出獨立自信、不黏人的寶寶。但是,卻沒有人會去説,媽媽的情緒穩定從何而來呢?
問題的真正癥結,在於你們共同的現狀:一個人帶娃。
我完全知道,這五個字背後有多少不容易和崩潰時刻。
不管你在幹什麼,孩子都會隨時隨地跑過來,求關注、求陪伴,就像很多媽媽吐槽的,好不容易上個廁所刷兩分鐘手機,孩子就在門口嚷嚷“媽媽你好了沒”,你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絕望:為什麼就這麼一會兒,還不放過我?!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
説句扎心的話,寶寶每時每刻都要回應的高需求,已經淹沒了媽媽,這時候媽媽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育兒妙招、時間管理,而是有個幫手,讓你們去睡一覺、逛個街、和朋友聊會兒天,從媽媽的身份中抽離出來哪怕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就像溺水的人上岸喘息一樣。
這真的太重要了,你自己和家人都應該知道這一點。
因為,一天 24 小時和一個還不能平等交流的孩子在一起,媽媽不只是身體上的累,心靈上也會有被隔離、孤立無援的感覺。
就像我有個朋友説過,她自己在家帶娃時,每天必須去超市找人説説話,不然真的感覺自己會瘋掉——撫養孩子,讓媽媽們身處在一種與社會隔離的狀態,由此帶來的痛苦,不是一種矯情,而是真實的,像摔了一跤那樣的疼痛。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
在這種狀態下,媽媽的情緒壓力過大,和孩子的關係也過於緊張,這個前提不理順,別的都是空中樓閣。
所以,説到底,這種困境的本質在於兩點:一是缺少支持,二是處於與社會隔絕的狀態。
你們現在最需要的解藥,也是相應的兩點,一是帶娃的幫手,二是適當的社交。
我知道這對你們來説有點難,“一個人帶娃”最大的前提,就是家裏沒有合適的幫手,尤其是第一個媽媽説的,還有一個“完全不插手”的老公。
這是我強調過很多次的,全職也是一份需要休息的工作,不代表老公就可以完全不管,通常我也會先建議大家和另一半溝通。也許這位媽媽現在有推不動老公、又有點灰心的感覺,但,這就意味着媽媽必須一個人死撐嗎?
肯定不該這樣。
我們團隊就有個媽媽,也曾經一個人在家帶娃到崩潰,後來她覺得要自救,就開始拿出手機通訊錄給人打電話,不管是很久不聯繫的表姐,還是住在隔壁小區的老同學,都把她們邀請來家裏,幫忙看孩子一個小時,讓她能睡一會兒。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
這聽起來有點瘋狂,但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要害怕説出“我需要幫助”。
我嘗試着假設一下,哪怕家裏沒有長期幫手,或者老公真的完全指望不上,一個也許可行的辦法是抱團取暖,比如加入小區裏的全職媽媽羣,找到理念比較契合的媽媽,讓兩個或三個孩子可以一起玩,而媽媽們輪值,每個人都可以輕鬆一會兒。和媽媽們聊聊天,也可以滿足一部分社交需求,讓你精神上放鬆一下。
就像當年的熱播劇《辣媽正傳》裏的一個場景:
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夏冰,生娃後在家蓬頭垢面地帶孩子,朋友來看她,説,“我幫你看會兒孩子,你來吃飯吧。”
她坐在餐桌前,一下子哭了,黯然地感嘆:
“我已經好久沒有坐下來踏實吃過一頓飯了。”
只有媽媽們才能明白,這樣能安心坐下來的片刻有多奢侈,又有多重要,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這種“回血”的機會。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
我還有一個建議是,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適當花一點錢。去親子餐廳、繪本館、室內的遊樂設施,任何可以讓娃安全玩耍、又能讓你放鬆一下的地方。
如果你的家庭支出裏沒有這筆預算,我覺得還是可以規劃一下,比如在月初預存這筆錢,我們暫且叫它是“快樂賬户”,把它當成一個激勵型的開支,如果到了月末,你的日常開銷不需要動用這筆錢,那不妨就用它讓自己和孩子都開心一下。
對了,記得在手機日曆上標記出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看着一天天過去,可以期待一下,娃離開家去幼兒園的時間又近了一點,到時候雖然有新的辛苦,但是總歸會輕鬆一點了。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
我想,無論多難,最後,我們總得找到出路,與生活和解,是不是?不管身處何種境遇,都要給自己一點甜頭和盼頭。
而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有時糟心,有時治癒,這可能就是生活的真相吧。
希望今天的解答能幫到你們一點點,願你們的付出能被肯定、努力得到回報。
而我最希望的是,我們整個社會都能看到媽媽的這種需求,只要我們一直大聲呼叫,社會支持也會慢慢成熟起來,到時候,也許也會有上門幫忙看娃的小時工,或者更方便的日託機構,來解決這種“沒有幫手”的困境。
媽媽們,晚安,祝今晚睡個好覺。
圖片來自日劇《坡道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