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給出答案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健康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給出答案

首卷語: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人,除了至親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之外,還有愛人,有朋友。無論是哪種關係,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雖然對於社會來説我們都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因為有了這些親密關係,讓我們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自我的概念,成為一個有着自己社交體系的立體的人。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父母是最親近的人。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且把我們撫養長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除了父母之外,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就是兄弟姐妹了。

只是在當今的社會,兄弟姐妹越來越疏遠,甚至很久都不走動。他們之間有太多利益瓜葛,因為照顧父母的問題或者是財產的問題不惜對簿公堂。看似未然聳聽,但是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了這樣的疑問,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如果把兄弟姐妹和夫妻關係放在一起做對比,究竟是兄弟姐妹更親還是夫妻之間更親呢?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給出了比較統一的答案。

一、單純的血緣關係不能決定親密程度

在傳統社會中,並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的經濟,所以一個家庭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為了能生存下去,大家不得不團結起來,共同尋找食物,一起抵禦外來侵略。因為每個人的社交圈子都很小,所以他們能依靠的人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大家以血緣關係為最基礎的聯盟。

他們以家庭為單位,以血緣建立部落。所以從遠古社會開始,人類就已經有了血緣至親的概念。在他們的心中,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這種以血緣關係來決定親疏程度的觀念影響了我們很久,直到現在依然有大部分的人認為這種天然的聯繫是最親密的關係,也是沒有辦法拋棄的關係。

所以如果一個重感情的人和家人之間會有這一種血脈相通的感覺。他們會認為家庭是一個整體,只有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是最親近的人,才能在他們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

正因為這種思想的影響,讓家人之間的往來變得親密。甚至認為一個人有了成就,一家人都會吃穿不愁。他們是利益捆綁的關係,也是互相幫助的關係。

但並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之間都可以和諧的相處。有的家人成了家庭中的蛀蟲。他們不思進取,只想不勞而獲。如果家庭中有這樣的一個人,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安定和諧。他們像是一個吸血蟲,不斷的索取,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

所以心理學家認為:不能單單從血緣關係去決定與其他人的親密程度,只要陪伴和共同利益的聯繫,才能讓這段關係更長久。

當然如果血緣關係出現了裂痕,其中一個人主動想要緩和這段關係,往往也是很容易成功的。因為在我們的思維中,如果對方有所悔改,大多都會選擇原諒,這樣也是找到歸屬感的一種方式。

二、沒有一段關係是長久不變的

人和人之間大多會建立很多複雜的聯繫。單從一個或者兩個因素是不能準確的描述兩個人的關係的。

萊文格(Levinger)和斯諾克(Snoek)在其1972年提出的互賴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中總結道,親密關係是指兩人在不同的事件中進行頻繁互動,並且雙方對彼此都有着很大的影響力。

這個結論意在告訴我們,親密關係並不是很穩定的。因為隨着一個人社會閲歷的增加,彼此經歷的不同,身心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當大家都離開了原生家庭,並且組建了新的家庭之後,大家的交流就會越來越少。即使不是刻意的疏遠,也會因為地域和時間的原因,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小家庭上面。

因為我們現在頻繁互動的對象愛人和孩子,所以我們會變得和現在接觸的人越來越親近。也就是説拋開血緣關係,我們會和交往多的人更加的親近。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頻繁交往的對象是不同的,所以無法對兩段親密關係的遠近程度做出排序。

結語:

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很多個階段。童年的時候我們最親近的人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我們自己組建家庭,這種親密關係就會發生很微妙的變化。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建立了夫妻關係,那麼會相應程度的減弱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

END今日話題:你覺得夫妻和兄弟姐妹哪種關係更親密?歡迎留言聊聊你的觀點。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