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台

中午12:00與你相約~

説到孩子發脾氣,相信很多家長和朋友都會臉色都會大變,愁眉不展,都有這個問題,就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很多粉絲和朋友都給我發私信説,孩子總是發脾氣,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沒用。

總是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不管你怎麼説教,結果還是一樣。管教孩子不容易,也很累,尤其是孩子發脾氣、心情不好的時候。即使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但是依舊沒有方法改變,就好像是對牛彈琴,只會更讓自己生氣。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因此,愛嘮叨、總愛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總會抱怨孩子的無知,會覺得辜負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其實愛講道理的父母應該自己去想一想,或許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自己的“嘮叨”,這種教育方式有問題,你總是會對一個大腦發育還不完全的孩子,講道理,也許這些道理在他們眼裏就像是天書一樣難懂,並不是辜負了我們的“良苦用心”

6歲前,孩子的思維方式通常是右腦,6歲後,他們會逐漸向左腦轉移,這很容易讓孩子情緒化。

除此之外,還有控制人的情緒的上層大腦,但是這一部分只有在我們成年之後才能發育完全。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容易發怒,發脾氣。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6歲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而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變成了“垃圾”。孩子不聽話,愛哭愛鬧。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在孩子3-5歲這一段時間這些事情沒有做好做到位。

要用正確的方法

對每個孩子來説,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因材施教。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來教育他們。

當然,有些孩子很古怪,很安靜,他們會記住父母告訴他們的偉大原則。這樣,父母的嘮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孩子很霸道,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只有得到相應的教訓,他們才能牢記這些原則。

停止自己的嘮叨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對於那些總是嘮叨的父母來説,這樣做孩子根本不會去理解這些道理,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父母嘮叨的本意就是為了孩子好,嘮叨的原因肯定是以為孩子可以聽得進去,但是這也只是自己的想法。

嘮叨太多隻會讓孩子覺得煩,不聽,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在互動中體驗行為的後果。讓孩子體驗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從中吸取教訓,比聽父母嘮叨更有效。

所以我們應該停止嘮叨。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學會雙向溝通

一味要求孩子聽從父母是'命令',然後再用大道理包裝是'説服'。不管是命令還是説服,都是溝通的單行道。

當親子之間的溝通只有單向時,孩子一開始或許會嘗試強烈表達不滿或頑強抵抗,假使依然無效,就會私下偷偷來或是不想再與爸媽溝通了。

而父母和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雙向溝通,這就要求父母需要向孩子説明我們希望他這麼做的原因,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一起討論如何可以達成雙方都同意的雙贏決定。

有來有往, 暢行無阻,這就是所謂的雙向溝通。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那些不好的行為,未必就這樣放縱不管,任其發展?肯定不行,溺愛和放任只會害了孩子。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這樣一段話: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給孩子總是不停地講道理,這樣教育的意圖又太過於明顯,孩子只會被動的去接受,我們不如帶孩子親自去看,去體驗,去感受道理,這樣比講道理好得多。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親愛的家長朋友,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裏,完整的學習資料會陸續更新在本公眾號,記得關注轉發本文喲~

【版權説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8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提醒:“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