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小暑過後即將迎來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時間都在小暑節氣和大暑節氣之間,“暑”是熱的意思,小暑的意思是小熱,再加上“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小暑節氣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等進入三伏天之後,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才會到來。

三伏天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也有30天和40天之分,同時,按照民間的説法,三伏天還有公伏和母伏之分。今年小暑節氣已過,哪天入伏呢?今年是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本篇內容,筆者就詳細説説這些問題,大家看完後就有答案了。

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根據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來説,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之始,庚日是根據六十干支的順序來説的,每10天為一個庚日。從夏至節氣當天開始,往後數,到第三個庚日的時候就是入伏。

再結合節氣日期推算,夏至和小暑之間間隔了16天(節氣要精確到分秒,有15天和16天的區別)。而夏至後的夏第三個庚日才是初伏,最少要20天以上,所以,三伏天會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間。

來看今年(2022年)入伏的時間如何判定?夏至的時間是6月21日,當天為乙巳日,往後第一個庚日的時間是6月26日(庚戌日),這裏要注意一點,夏至之後第一個庚日的時間並不一定是10天,因為夏至當天有個日期,需要看該日期對應六十干支的順序。

而第二個庚日的時間間隔就是10天了,時間來到了7月6日(庚申日),第三個庚日的時間間隔也是10天,時間來到了7月16日(庚午日),因此,今年的入伏時間就是2022年7月16日。

而今年中伏時間是20天,三伏天整體時間是40天(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又屬於超長的三伏天。今年三伏天具體時間為,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

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今年三伏天是公伏還是母伏?

可能有些朋友第一次聽説三伏天還有公伏和母伏之分。其實,這是一些地區民間所流傳的一些説法,通過三伏天是公伏還是母伏,結合入伏當天的天氣情況,來預測後續的天氣。

具體判斷方法是,根據入伏當天農曆的時期(記住是農曆的日期),如果是單數,那麼當年就是公伏,如果是雙數,當年就是母伏。

舉個例子,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當天農曆的時間是六月十八(雙數),按照上述説法,今年屬於母伏。2021年入伏時間是7月11日,農曆時間是六月初二,也是雙數,也屬於母伏。而2017年入伏時間是7月12日,陰曆時間是六月十九,屬於單數,所以,當年的三伏天是公伏。

按照諺語“公伏兇,母伏爽”的説法,公伏年份的三伏天相對炎熱一些,而母伏年份的三伏天相對涼爽一些。

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今年還會熱多久?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民間有“熱在中伏”的説法,初伏期間温度還在上升,到了末伏時,温度已開始下降,根據多年經驗觀察,中伏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

進入到三伏天以後,由於地表的濕度增加,吸收的熱量也逐漸增多,但是,散發出來的熱量相對會小一些,隨着熱量越累積越多,温度也就越來越高。而一年中的中伏階段,是地面累積熱烈的最高值,因此,中伏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進入末伏之後,隨着地面吸收熱量的降低,温度也開始下降。有朋友説,立秋之後代表着進入了秋天,温度不是會下降嗎?其實不是的,還有“秋老虎”的存在,而今年立秋一半的時間都處於中伏之內,所以立秋之後還是會很炎熱。

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結合上述內容來看,今年最熱的時候還沒到,如果從小暑節氣開始計算,一直到中伏結束,温度都比較高,那就是要持續到8月14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等到了8月15日之後,温度會慢慢下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

小暑節氣過後,即將迎來炎熱的三伏天(按照民間説法,今年屬於母伏),從7月16日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24日結束,而7月26日至8月14日之間,屬於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問問大家,你對於三伏天有什麼看法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5 字。

轉載請註明: 小暑過後迎三伏天,今年何時入伏?公伏還是母伏?還會熱多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