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與孩子過度親密,可能會“廢掉”你的孩子,別不當回事
女性有天生的母性,有的小孩子對媽媽過度依戀,只要一離開媽媽,肯定就會大哭,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與孩子關係好點還可以,但是當孩子在三歲以後,媽媽就要學會退出孩子的生活了。
案例:
文文是個很温柔的人,有了娃之後那更是柔情似水,兒子瀟瀟也是特別黏她。文文總是特無奈又自豪的口氣説:只要我離開不到半分鐘,瀟瀟就會哭了不停。哎,這小傢伙算是把我給套牢了。
但自從瀟瀟上小學以後,越來越不像話了,孩子根本不聽文文的話,根本就管不了他,哎,他爸爸管的話,總愛用暴力解決問題,文文也是很苦惱,到底怎麼辦才好!
其實文文和孩子過於親密,孩子根本不怕她,當然不聽文文的啦。為什麼孩子都聽老師的,因為對老師有敬畏心啊。
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我們都提倡給他們愛與自由,但是該有的原則與規則也是要有的,不然孩子可能不僅不聽你的,也會對你產生“你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心理。
媽媽和孩子過於親密,往往會造成:
1、孩子對媽媽有嚴重的依賴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媽媽一直保護孩子,不讓孩子自己成長,就會造成孩子對於媽媽有嚴重的依賴性,只要遇到困難,第一時間不是想怎麼解決,而是先找媽媽,孩子還小這樣可以,但是孩子長大了,習慣媽媽的付出之後,就會慢慢變成啃老族,即使年紀不小了,但依然長不大,總是向父母索要一切。
2、立規矩容易執行難
如果媽媽和孩子太過親密,就會讓孩子不害怕媽媽,以致媽媽對於他的教育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根本就不會聽,孩子也就建立不了正確的三觀,並且當長大後,媽媽再去教育的話,可能還會讓孩子憤怒、記恨。比如你想教育孩子或立規矩的時候,孩子跑過來左親一下,右親一口,左一聲好媽媽,右一聲媽媽,撒撒嬌,看着孩子嬉皮笑臉的樣子,本來挺嚴肅的懲罰,反倒變成了母子/女之間的玩鬧。到最後各種規矩也就變成了擺設了。
3、導致孩子沒有原則
鄰居家小男孩,春節時跟着親戚家的哥哥喝了點可樂,每天就要點着喝可樂,從一大早就開始,媽媽讓他選牛奶還是粥,他明確説就要可樂和麪包,他媽媽想着先哄過去一波才説,結果變成了差不多每頓都要喝,不給就發脾氣。
4、導致孩子無法無天
有個遠房親戚的孩子,家裏所有人都嬌縱着,媽媽甚至説,這孩子只能我打,別人不能動一根手指頭。後來孩子變得無法無天,鄰居家都覺得惹不起躲得起,都不讓自家孩子和他玩,而且這孩子脾氣特別不好,一旦惹到他了還會給他媽媽兩拳,快逆天了。
所以説媽媽真的愛孩子,那就請慢慢的退出他的生活。
1. 媽媽的退出,可以讓孩子更獨立
媽媽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退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又獨立的人,這樣才是對孩子最成功的教育。
比如適當時與孩子分牀睡,如果經常和父母睡在一塊,也能導致男孩子出現戀母情結,女孩子也往往不會變得獨立。
2. 媽媽的退出,可以讓孩子有主見
如果在孩子的人生中,媽媽一直插手的話,那就會讓孩子變成媽媽的附屬品,因為孩子的一切都有媽媽的影子,沒有一絲一毫自己的主見與想法,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大出息。
只有媽媽退出了,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媽媽也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不然最後只能是互相折磨。
3、 媽媽的退出,可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對媽媽來説,平時在生活中不要把孩子當作生活的全部,也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給做了。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比如,讓孩子做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或者讓孩子和爸爸進行各種互動,這樣孩子就會和爸爸關係處的更近。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獨立的時間,這樣才可以讓全家人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