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代茶飲,有你意想不到的妙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在寫各類兒童、成人疾病的時候,經常會給大家推薦代茶飲。
在很多中醫書籍、文章中,通常推薦的是藥方,那麼代茶飲和湯藥相比,它的優勢在哪裏呢?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以藥代茶,歷史久遠
代茶飲雖然有個茶字,但大多數情況下里面沒有茶,而是用一二味或數味中草藥用熱水沖泡幾分鐘後,慢慢飲用,就像沏茶、喝茶一樣,所以又名“以藥代茶”。
代茶飲這個詞最近一次廣為流行,恐怕不得不提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各地區出台的中醫藥抗疫方案了,裏面就有適合各類人羣預防新冠病毒的代茶飲。
不過,“代茶飲”不是現代才發明的,早在唐代,就有《食療本草》和《外台秘要》兩部醫學鉅著記載了不少代茶飲方。
唐代之後,代茶飲進人了蓬勃發展的時期,並且呈現出一代勝過一代的發展勢頭。到了明清時期,代茶飲的應用範圍更廣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痰喘咳嗽茶”,清代趙學敏在《串雅內編》中記有“代茶湯”。代茶飲的種類逐漸豐富起來,有甘露茶、靈芝茶、神麴茶、槐花茶、菊花茶、胖大海茶、荷葉茶、板藍根茶,以及銀花扁豆代茶飲、安神代茶飲、和胃代茶飲等。
清代太醫院御醫喜歡用藥茶以防治病患,其種類多,應用廣,尤以“老佛爺”慈禧太后脈案為甚。
療效更加持久而穩定
代茶飲和湯藥一樣,都屬於方劑,是能治病的,但是代茶飲的優勢是用量輕,藥性平和,這樣就不會損傷胃氣,可以讓人長期堅持服用。
雖然力道很輕,但因是持久發力,療效是一點點顯現出來的,雖然看起來慢,但更加穩定而持久,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反而比傾盆大雨更能潤澤萬物。這就使得它尤其適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等慢性病的調理。
而且代茶飲不光能治病,還能提前防病,病好了以後還能繼續調養、日常保健,這就比湯藥的應用範圍更寬泛。
代茶飲裏的藥材種數上、分量小,輕靈便攜,方法也簡便,一般用熱水沖泡一下就可以喝了,這比需要煎煮的湯劑省事兒多了,更適合這個時代快節奏的生活。而且所選藥材的口感和比湯藥好很多。反正我們每天都要喝水,把水換成代茶飲就行了,喝着喝着,不知不覺很多病就被調理好了,體質也日趨平和。
用代茶飲調理身體時要注意什麼?
代茶飲雖然便捷,但用起來卻不能隨便。
代茶飲和湯藥一樣,也是在中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原則指導下,依據對病情的判斷,選方用藥,搭配組合,所以代茶飲的方子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來選用。
就像我們之前寫的肥胖這個問題,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像脾虛濕盛、脾腎陽虛這兩種類型,需要的是補脾、温陽,但市面上流傳的減肥茶(也屬於代茶飲)都以清熱利濕為主,只適合體內濕熱重的人,需要健脾、温陽的人喝了反而情況會更糟。這就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其它病症同樣,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成因,分成不同的證型,給出針對性的代茶飲,只要找到自己的證型,就能用代茶飲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調理身體上的問題了。
還要主要一點。代茶飲雖然温和,但像解表、清熱、瀉下的藥物就算量不大,久服會損傷人體的正氣。而人的身體狀況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某一個藥茶服用一段時間後,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避免引發新的健康問題。
如何沖泡代茶飲?
在具體沖泡時也是有所講究的。
一般使用帶蓋大口杯,材質以陶瓷杯、玻璃杯、不鏽鋼杯等比較好,不宜用鐵、鋁等金屬做出的杯具,因為容易起化學反應。
對於較大或比較堅硬的藥材需要搗碎,以便藥物成分溶出,如果藥材比較細碎、鬆脆,建議裝入無紡布小袋,製成袋泡茶形式,以避免嗆咳,且方便攜帶。
在沖泡時用沸水泡10到30分鐘,即可飲用。每日一劑,多次泡服直至無味為止。
中醫一向推崇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調養,而不是平時作天作地,一有了病就一頓猛操作,速戰速決解決問題,有些方法像湯藥確實療效迅速,但因為其偏性大,急火猛攻中也極容易傷到胃氣。代茶飲更側重養病,水滴石穿一樣把身體的偏性糾正過來,既能很好地保護胃氣,也能給身體自愈力留下足夠的空間,所以是適合我們日常調病、養生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