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跟我反映一個問題,那就是工作太忙了寶寶和工作都不能同時兼顧,如果工作鬆懈了業績跟不上來,如果疏忽寶寶了那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好。我身邊也有類似的例子,朋友小張在公司上班也有一段時間了,孩子也已經有7、8歲,但是小張經常跟我説孩子跟她變得生疏起來了,每次得空找孩子,孩子都不太願意跟小張説話,小張很傷心。小張也説工作很忙,壓力很大,平時都是把孩子交給她爺爺奶奶照顧,有時候一個星期也見不了幾面孩子,見孩子也會感到很累,提不起勁跟孩子玩。孩子叫小張陪她玩,小張都會説媽媽太累了,你先自己玩會兒,但是小張每次都因為太累就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推脱,導致現在孩子跟小張之間的感情變得有些生疏。
一、 低層次的陪伴方式有哪些
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我們舉的第一個例子就是最常見也是第一層陪伴方式"假裝式陪伴",我們可以簡單的舉幾個例子。例如孩子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時,父母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者不太有耐心,讓孩子想想再作答。又例如父母在陪孩子出去放風箏時,是讓孩子一個人放風箏的,父母在旁邊看着,這也是一種"假裝式陪伴"。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參與感,沒有一種父母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感覺,會感到空落落的。物理距離不等於心理距離,這種也不是真正的陪伴方式。
很多家長會因為工作而疏忽孩子,也不甚在意,其實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首先孩子會變得膽小怯弱,如果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也不太會説出來,也不敢反抗。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是不在意的,也常常不在家,不知道跟誰説。除此之外,孩子也有可能會變得調皮叛逆起來,在孩子青春期時,父母是更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的,但父母常常是沒有耐心。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也沒有人可以傾訴,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調皮叛逆。同時孩子的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會很明顯,孩子看到身邊的同齡人都有父母陪伴,心裏可能會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情感,會變得很沒有安全感,漸漸地性格會變得內向、孤僻起來。
等孩子長大再想去關心照顧孩子,也已經為時過晚,孩子也不大願意聽父母的,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去陪伴孩子,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關心和照料呢?
1、不求時間長,只要質量高
聯結式陪伴是能夠給孩子帶去很好的關心和照顧的,它的第一個特徵就是質量高。家長如果因為工作太忙無法調時間出來陪伴孩子,可以儘可能的投入到和孩子一起思考或者是玩耍的時間中。如果實在太累,那就休息好再空出時間陪孩子。
例如孩子學校有手工作業,孩子一個人完成不了,家長便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參與。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睡覺之前講繪本,可以讓孩子聽完後試着讓孩子複述出來,父母在中間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這也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放學回來,家長可以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好玩的事情,讓孩子來跟我們分享,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陪伴。
2、家長要時刻關心着孩子
很多家長忙着忙着就會忽略孩子,當孩子問起和家長僅有幾次的遊玩日子時,家長也會忘記,孩子自然會失落難過的,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家長如果想和孩子保持聯繫,維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忙的時候也要找個時間和孩子通通話,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這個時間不用多,幾分鐘就好。如果家長需要出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回來,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帶點小禮物什麼的。
所以這也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不要因為工作的繁忙這樣的藉口而讓孩子缺少我們的陪伴。即使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也要用我們最大限度的努力,去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存在。
有時候家長也是無法推脱在工作上的事情,但在離開之前,我們也需要創造一個孩子可以玩耍的空間,讓孩子不那麼無聊。例如我們可以劃出一個讀書角,上面放着孩子喜歡閲讀的書籍和繪本,孩子讀完後可以寫一下感想或者做個標記,等家長回來後可以一起討論。有的時候孩子也喜歡自娛自樂,我們也可以買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比如像是樂高、拼圖這一類,可以讓孩子不那麼無聊又能提高孩子專注力。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繪畫或者聽故事,我們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購置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在家裏自己練習。
這些都是聯結式陪伴的內容,總歸就是一句話,用心陪伴孩子。孩子也是敏感的,也能判斷家長是不是在用心陪伴自己,家長要是不能夠很好的陪伴孩子,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認知世界以及學習方面等等,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所以陪伴孩子,不是忙的問題而是選擇問題,問題在於您願不願意用心陪伴孩子。時間是擠出來的,希望家長都能空出自己的一個時間段來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最大的關心和照料。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