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開口説話的問題上,大多數父母都抱有不在意的態度,早了晚了都不甚重要。畢竟老祖宗曾説過,貴人語遲,説話晚的寶寶未必就沒有福氣。這個理論是否科學,大家見仁見智,我唯一能確定的是:説話晚的寶寶未必就是笨,但説話早的寶寶一定很聰明,起碼在先天智力發展方面已經領先同齡寶寶一步了。
那麼,寶寶開口説話是否有一個具體標準呢?事實上,育兒領域對此只歸納出大概的範圍,正常情況下,寶寶六個月左右就有了説話的意識,多能夠隱隱約約發出不完整的字句,一歲之前多能開口叫爸爸媽媽。因此,倘若你家寶寶在六個月前就能開口叫媽媽,那就説明寶寶大腦發育很健康,是個聰明的小寶寶。
當然,前文中也説了,這不代表開口遲的寶寶就不聰明,只不過從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來説,開口越早的寶寶更優秀罷了。那麼,我們要如何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呢?具體如下:
家庭環境影響:父母多與寶寶交流
早先我參加表妹的婚禮時,就遇見了一個三歲能背弟子規的小姑娘,對着話筒落落大方背誦全文,讓台下的家長們都目瞪口呆。過後紛紛圍着她媽媽問如何教育的?對方卻笑着説,沒有刻意發展她的語言能力,只不過從小女兒就喜歡説話,可能因為父母都是話癆,導致她也跟着多説話了。
對此我深以為然,記得樂樂就屬於説話比較晚的孩子,我和老公甚至帶他去看了醫生,沒想到檢查後我和老公先被醫生教育了一通,説是責任全在大人身上。只因我們夫婦倆都是搞學術研究的,平日裏不愛説話,沒想到會影響到寶寶的語言能力。
因此,這裏建議父母注意家庭氛圍的培養,不要讓家裏總是保持安靜,日常多帶孩子出門與陌生小夥伴一起交流才有助於成長髮育。
日常“誘導”:讓寶寶多開口説話
舉例來説,我初為人母時經常圍着樂樂轉,母子一體、心有靈犀可不是説説,經常他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我就明白他的需求是什麼,不用開口就遞到眼前。
醫生知道這件事後,要求我誘導樂樂開口説話,他不開口,就不要拿東西給他。平常也要創造樂樂開口的機會,多采用設問句跟寶寶交流,爭取把自己變成“十萬個要什麼”才好。寶寶説的多了,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最後,你家寶寶幾個月開始叫媽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