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如今很多家長都明白打罵孩子的壞處,所有很多家長都不再隨意打罵孩子,但是孩子需要管教,不打不罵怎麼管教,有些家長就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只是很多家長也發現了,道理講得越多,孩子越不願意聽。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這種情況確實是隨處可見,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上有問題,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不但起不到管教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內心更加逆反,甚至出現“道理我懂了,我就是不願意做”的尷尬局面,如果想讓孩子聽得進去話,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比單純的講道理要更有用。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1、讓孩子明白你的真實感受。

很多時候,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從空洞的大道理開始講講,慢慢就會演變成對孩子的斥責,整個溝通的過程,讓孩子感到無聊而憤慨,如果什麼溝通技巧都不會,那就用最簡單的方法,陳述自己的想法和真實感受,不埋怨、不斥責、不評價,讓孩子明白你的想法和感受,或許比講道理要有用。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2、説真心話比講道理更有用。

如果你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講了一堆學習很重要的道理,孩子可能並不往心裏去,那不如説説自己的想法“爸媽學歷不高,也沒有什麼地位,我們希望你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我們就放心了。”或者説“你好好學習,我們在外人面前也有面子”等等,孩子聽你説真心話,可能會比聽那些道理,更容易理解父母的情緒,也就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一定要讓自己先走進孩子心裏,孩子先接受你,才可能把你説的道理聽進耳朵裏。

1、講道理要注意時機和場合。

講道理不是沒有用,只是很多家長在講道理的時候,不注意場合和時機,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就開始説道,甚至有的家長因此而變得嘮嘮叨叨,這種無效的溝通方式,反而會增加溝通難度,降低溝通的效果。對於一些不是非得要講的道理,可以選擇不講,如果是非講不可的道理,那一定要選擇在跟孩子相處氛圍輕鬆,孩子的情緒狀態積極的情況下,如果是處於情緒敵對中,那麼再正確的道理,孩子也不會願意聽。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2、把道理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講道理如果是生硬地宣佈不容置疑的結論,孩子聽了之後,並不會引起心中的共鳴,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經過別人的嘴説出個結果,是很難產生興趣的,道理也是這樣,名人名言背了千百句,都不及生活中一次真實的體驗更有用。所有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通過生活中的體驗去體會和總結,變成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這種生活中得到的道理,比聽來的結論更加深刻。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1、講再多道理自己不做沒有用。

天天跟孩子講各種道理,自己卻從來不去做,那麼這樣的道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管教孩子不要玩手機,不能看電視,自己卻天天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孩子肯定也會變成手機控。想讓孩子喜歡閲讀,買回家的書都落滿灰塵了也不去翻一下,孩子怎麼可能主動去看書?成年人不喜歡聽別人説自己,孩子的也是一樣的。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2、父母的以身作則是最好的道理。

教育孩子的不是靠説道理,而是應該讓孩子看到、體驗到,孩子看在眼裏,在心中理解,才能真正地轉化成自己的成長經驗,成為自己的道理。如果你想讓孩子讀書,那麼就去給孩子營造個好的學習環境,為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潛移默化去影響孩子。在孩子的人生初期,他們最重要的學習對象就是父母,父母的以身作則、親身示範,便是最好的道理。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讓孩子懂道理、明事理,不是靠家長嘴裏的大道理,生活中處處皆是學問,只是需要父母去好好引導,讓孩子能夠自己感受到,與其不厭其煩地講道理,不如以身作則去實踐,用行為去影響孩子會更有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3 字。

轉載請註明: 想讓孩子聽得進去你説話,家長要做好這3點,做到要比説教更有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