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宅家吃吃喝喝喝,是不是爽歪歪?盡情歡度佳節的同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醫學科陳侃俊主治醫師提醒大家都不能忽視身體健康,春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喲。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飲食做到“三少”
假期裏,各路美味佳餚是少不了的餐桌“標配”。中醫認為,長期或過量食用肥甘厚膩之物,導致痰濕內生,容易鬱生內熱。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黃帝內經》記載“膏粱厚味足生大丁”,便是這個意思。如果出現頭髮和臉部油多,臉上長痘、身上癤腫,舌苔膩、口氣、腹脹、打嗝、反酸,小便發黃、大便黏滯等濕熱重的情況,就應該引起重視。
少“辛香料類”
飲食方面少吃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生蒜等。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辛”指的是辛散性味,不是“魚蝦海鮮”等腥味重的食物。很多人為了追求味覺上的刺激,喜歡又麻又辣的口感,不知不覺中就會過多攝入此類食品。而辛香料大多具有辛温之性,且容易耗傷人體津液,長期或過量攝入會導致濕熱日趨加重。
少“熱性食物”
肉類 如羊肉,古代就有將羊肉用於治療寒證的記載,冬季吃羊肉的習俗早已深入人心。但隨着現代社會物質條件的改善,人的體質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春節吃羊肉要注意因人而異,避免越補濕熱越重。除了羊肉,牛肉、狗肉、兔肉等對於濕熱重的人而言,同樣也要適可而止。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堅果零食類 如桂圓、紅棗等。很多人出現乏力頭暈就覺得自己“虛”,往往喜歡在湯粥里加紅棗、桂圓;到了冬天,更認為多吃這類食物有助“進補”。殊不知,不少人是因為濕熱重影響氣血運行,才會出現乏力頭暈等不適。所以,濕熱重的人要少吃紅棗、桂圓等食物,以免適得其反。
蔬果類 蔬菜如韭菜、大蒜葉、萵筍等,水果類如荔枝、芒果、榴蓮等,都屬於熱性食物,也要注意少吃。
少“酒和甜飲”
春節假期,難免要與親朋好友把酒言歡。
中醫認為,酒能助濕,過量飲酒會導致濕熱更甚。古語云:“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過量喝甜飲,同樣會使脾胃的氣血運化緩慢,進一步導致濕熱。
久坐勿忘“多”動
有研究發現,久坐、運動量不足的人羣,容易出現濕熱重。春節小長假,不少人選擇“宅家”,可能會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打牌、聊天等。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勞逸結合,每隔1~2小時起身活動活動,眺望遠處,或做做家務;每天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受場地限制,可以試試太極拳、八段錦等。
希望大家在喜慶的節日裏,管住嘴、邁開腿,一起度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春節!
温
馨
提
醒
濕熱重的人,過年期間建議多吃鴨肉、魚等肉類,白菜、蓮藕等蔬菜,其他如薏苡仁、蓮子、赤小豆等,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科普來源:
《上海大眾衞生報》
更多閲讀☞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收錄於話題 # 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