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心平氣和地叫孩子起牀,但十幾分鍾過去了要麼一點動靜都沒有,要麼無精打采、呆坐不動,催一下,還各種耍脾氣。
對此家長們很“頭疼”。
孩子早上為什麼會起不來,是睡得太晚?睡眠質量不好?還是習慣了懶牀?或者是其他的原因?
一、早上孩子為什麼會起牀困難其實不止小孩有起牀困難現象,很多大人也有,我們俗稱“起牀氣”。
起牀氣是指起牀後莫名其妙地生氣,或者有人打擾了睡眠後就會生悶氣。一般用來形容人起牀之後的壞脾氣。
有起牀氣跟生理和心理都有關係。
生理方面:天氣太冷、睡眠不足、睡眠質量不佳、人不舒服等,還跟皮質醇的分泌有關。
皮質醇在人體內有着自身的分泌規律,午夜12點到凌晨2點是最低值,凌晨4點慢慢回升,上午8點到達最高值,然後逐漸降低。
當人被猛的叫醒,皮質醇分泌上升,迫使人清醒,但睡眠慣性又會使人的頭腦處於一段時間的迷糊期,大腦處在清醒與不清醒間,起牀氣便產生了。
心理方面:孩子認為家裏比學校好玩、不願上學;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抗拒上學;有些幼兒園的孩子還存在分離焦慮,等等。
找到原因後家長應該多些理解和包容,允許孩子有起牀氣,但不放任,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和孩子溝通、進行引導,同時注意自身叫醒孩子的方式。
除了生理和心理原因,很多家長習慣用“殺傷性”叫醒方式:簡單粗暴地將孩子弄醒,這無疑是在加重孩子的“起牀氣”。
《美國醫學雜誌》有研究表明:孩子被“猛”地叫醒會產生心慌、情緒低落,給孩子帶來糟糕的影響,還會引起神經或心理問題。
以下4種錯誤叫醒方式,建議家長們趕緊改掉:
01:大呼小叫指責法
看到孩子磨磨蹭蹭不願起牀,很多家長會採用大呼小叫的方法將孩子叫醒:“這都幾點了,還不起牀”、“快點起來,再不起來就遲到了”、“還在睡,你還想不想上學” ……
家長一大早就用發怒、指責的語氣叫孩子,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情還會讓孩子產生畏懼感。
02:掀被拍打法
直接將孩子的被子掀掉,希望通過温差刺激讓孩子醒來;或者直接拍打孩子的臉部、身體,讓孩子迅速醒來。
突然掀被在秋冬季節可能會凍到孩子,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而拍打會讓孩子因受到驚嚇而加重“起牀氣”,有些孩子甚至會大喊大叫、哭鬧不止。
03:製造噪音法
家長不用語言和行為去叫醒孩子,而是特意製造一些噪音將孩子吵醒。比如:大聲和家人説話、故意在孩子的房間走來走去、做家務時弄出聲響等。
用這種方式雖然孩子不會受到驚嚇,但總是被噪音干擾,心情肯定好不了,“起牀氣”自然會加重。
04:反覆嘮叨法
家長每隔幾分鐘叫一次孩子,看似在給孩子緩衝時間,實際上孩子不停地在完成啓動、切換,反而會造成孩子昏昏欲睡、難以起牀。
睡覺本是一件舒適、放鬆的事,如果家長採用以上叫醒方式,對孩子的身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長只需要換種方式,就能讓孩子愉快地起牀。
在孩子的額頭或小手上親吻,並小聲説“寶貝,我最愛的就是你啦”,並輕輕地拍着孩子的身體,讓TA在滿滿的愛意中醒來。
將窗簾打開一部分,放舒緩、優美的音樂,然後將孩子輕輕摟在懷裏,讓孩子自然醒來。
睡前和孩子約定第二天的起牀時間,並告訴TA如果沒有及時起牀會去叫醒TA,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當然叫醒時要輕輕呼喚。
培養孩子自主起牀,對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可以進行“叫早”服務。已經上小學的孩子,讓TA養成時間觀念,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以上4種方式因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特色,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恆心和愛心。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那麼就從起牀這件事做起,給孩子開啓愉快、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