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剛出生時都像一張白紙,後天的家庭環境和培養方式很重要。所以説,越來越多人公認的想法是,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起跑線。再好的娃,如果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難以成才。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開始覺得當代的男生在勇氣、責任感等方面似乎不如從前。這或許跟時代發展和環境相關。如何培養出頂天立地的男生,值得我們深思。
教授發現:能把男生培養好的家庭,有這幾個特點因為男生有“弱化”的趨勢,一些城市已經開始鼓勵中小學,提升男教師的比例。可是老師跟學生接觸的密切程度比較有限。再好的老師,都不如學生自己的家長做到位。
中國政法大學的馬教授,對於培養學生,有自己的研究和見解。他發現:能把男生培養好的家庭,往往有共同特點。
父親參與度高,帶男生參加競技類運動。
馬教授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父親在男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許多女家長面臨着“喪偶式”的培養模式,男方只是工作,對於陪伴學生沒有什麼概念。
殊不知這樣的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子女的性格和發展潛力。教授發現,那些在學校“吃得開”的同學,從小經常跟父親共同參與競技類運動,既鍛鍊身體,又增加安全感。
家裏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學生“敢説話”。
勇敢自信的男生,從來不是“吼出來”的。有些家長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想控制,最後培養出性格懦弱的學生,又責備他們。允許學生表達自己,尊重真實感受,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後代。
就事論事,不過度強調“男女有別”。
男生和女生確實有不同的培養方式,但是家長們需要學會用公平的角度評價學生。男同學也有自己的苦惱,也有想哭的時刻。還有,他們與親戚或同學產生矛盾時,別一味要求“男生讓着女生”。到底是誰的問題,應該就事論事。
不以“窮養兒”的名義,給學生製造困難。
不少家長誤解了“窮養兒、富養女”的含義,認為教育男生就應該讓他吃苦。換個角度考慮,如果苦難就能讓學生成長,是不是孤兒院最容易培養精英?答案顯然不是。
培養學生不可嬌生慣養,但是主動給他們製造難題,就成了另一種誤導。普通家庭的學生在機遇方面已經落後了,以後有很多機會“吃苦”。家長沒必要主動增添痛苦。
家長要提供物質保障,但培養優秀男生,跟錢沒有直接的關係很多人認為,這個時代處處都需要花錢,供養一名學生的教育成本似乎越來越高。説到底,培養男生的自信,多半要來自殷實的家境。
這樣的思維確實有一定的現實道理。不過,普通家庭同樣有機會培養出優秀的男生。雖然家長們提供物質保障是必要的,但是男生形成怎樣的性格,跟錢沒有最直接的關係。
例如考上清華的龐眾望,他出生於山區,家長患有殘疾。先不説成績如何,你從他的眼神中,看不到自卑和拘謹。這跟大多數底層家庭的學生形成鮮明對比。
聽完他的講述才發現,雖然他的家庭在經濟條件上並不好,但爺爺和家長在精神層面長期滋養着後代。他們從不要求學生幫家裏“翻身”,可龐眾望偏偏成了學霸。
他們沒有因為生活太艱辛就對學生抱怨,反而學生非常懂事和勤奮。龐眾望在採訪中坦言,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是自己覺得在家裏獲得了幸福感,家人們都很關心他。
家長髮自內心的關愛,是培養優秀男生的必要條件可見,家長對後代發自內心的關愛和支持,在培養過程中有多麼重要。其實馬教授對於培養優秀男生的總結,也離不開這種規律。
無論是陪子女參加運動,還是平等地對待他們,核心都是家長將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需要被重視和尊重的人。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不需要家長們刻意強調“你要勇敢、你要懂事”,男生也能自動形成優秀的性格和習慣。無論在校園還是職場,都不會太差。
【話題】你對培養優秀男生,有什麼見解和經驗嗎?(可以在評論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