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老一輩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聽話,打一頓立馬好,但其實打孩子也要有技巧,不僅要注意力度,還要注意寶寶的年齡,尤其是下面兩個年齡段的打不得,往往會帶來很多副作用。
一、2歲左右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説過“糟糕的2歲”,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探索期,開始對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周圍環境,例如撕紙、咬東西、打人,這一系列行為常常會讓父母頭疼不已,有時會忍不住打幾下發泄怒火,但這種行為不僅沒有警示作用,還可能會帶來下面幾種副作用:
1、缺乏安全感。2歲是寶寶與父母間建立信任感的關鍵期,會比其他時候更敏感,此時父母如果發怒火甚至是打罵,會讓他們覺得缺少安全感。
2、惡性循環。這一階段寶寶的世界是沒有是非和對錯的,他們所做出的行為有時僅僅是出於好玩或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如果此時家長強勢介入糾正,很可能會讓事件發酵升級。例如,寶寶喜歡撕紙,媽媽非不讓撕,寶寶看到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引起了媽媽的注意,會撕得更加歡樂。
二、6歲至青春期結束
從6歲開始到青春期,尤其6歲時,是孩子性格的奠定期、塑型期,這一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得到了顯著地提高,該懂的道理都懂,但由於缺少自控力,還是會經常惹父母生氣。父母應該以口頭教育為主,體罰會帶來下面幾種副作用:
1、傷害自尊。這一階段的孩子自尊心極強,如果被父母打罵很容易激起內心的反抗慾望,以後處處與父母作對,破罐子破摔。
2、學會撒謊。雖然父母的打罵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到了孩子,但並不能從根源上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長期以往,他們可能只會學到靠撒謊來避免被父母發現,而不是改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