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在這裏看到您的身影,養生大家並不陌生,但如何養生,如何使我們的身體達到平衡點,這其中的方法最為關鍵,那麼今天就讓我與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養生。
中醫認為“萬病之源來自於——濕毒”,生活中10個人有8個體內存在濕毒。
濕氣是大自然存在的我們很難避免,加上,平時吸煙喝酒,貪涼,吃冷飲等生活方式,增加濕毒入侵的機會。
此時早秋階段,更要“逼”出體內的濕毒,為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體內濕氣重不重,看看有沒有這4點:
1、舌苔黏膩
舌苔厚膩,泛白,舌苔的邊緣有齒痕,是濕氣重典型的症狀。
濕氣重看舌苔以清晨剛起牀的時候是最準確的。
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抓緊袪濕氣,避免進一步入侵人體的健康。
2、大便粘便池
我們在排便後可回頭看一眼,大便是人體健康重要的“指示燈”。
體內的濕氣過重的人,就會有肚子大,便溏的表現。
特別是在排便後,很難的衝下去,黏在便池上,這樣的人一定是濕氣過重。
3、後背起痘
濕氣堆積在體內,就會表現的油光滿面,總是起痘,粉刺,皮膚粗燥等。
嚴重的患者,就會在後背有很多的痘痘,是濕氣的表現之一。
4、關節異常
體內濕氣嚴重,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影響正常氣血的運行。
患者會表現出四肢無力,沉重,像是綁着“沙包”一樣,痠痛厚重。
甚至影響正常的行為運動。引起關節炎,出現屈伸問題等。
“逼”出體內濕毒,具體怎麼做?
1、避免環境的潮濕
潮濕的空氣和室內潮濕就會增加濕氣對人體的侵蝕。
平時不要在卧室晾曬衣服,禁止睡在地板上,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下雨天減少外出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濕氣入侵的機會。
生活中做好點點滴滴,可有效的預防濕氣,減少身體的損傷。
2、補充適當的食物
我們平時常見的薏苡仁,赤小豆,荷葉,茯苓等都是袪濕氣的小植物。
但是各種小植物間互相搭配,效果會更加,我們將黃花苗、薏仁、梔子、砂仁、赤小豆、馬齒莧、芡實、人蔘等24種食材,搭配在一起製成黃花苗茯苓茶泡水效果更佳、
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滲濕,寧心安神。薏仁,健脾益胃、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常與薏苡仁搭配是飲用。
砂仁,善於化濕行氣,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馬齒莧,利水祛濕、消炎止痛、止血涼血。
荷葉,善於清暑化濕、昇陽清陽、涼血止瀉,對暑濕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有一定的幫助。
黃花苗,藥食兩用,性寒,有瀉火除濕的作用,利於改善濕熱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有一定幫助。
3、堅持運動
營養師建議,想要袪濕氣,運動是必不可少,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也是袪濕氣最簡單的方式。
運動,可促進體內氣血循環,加速濕氣排出體外,還可緩解壓力。
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運動時,出出汗,也是不錯的祛濕方法,還利於體內排毒。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4、刮痧拔罐
刮痧,拔罐是中醫袪濕氣,排毒素主要的方式,通過外界的作用,起到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
可有效的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刮痧拔罐,很適合在家中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5、泡腳祛濕
泡腳可以「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
常言道:“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意思就泡腳相當於吃補藥一樣。
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
泡腳時,可以加點花椒、生薑、白醋、艾葉等都是不錯的祛濕方法。
此外,不想濕氣纏身,幾件事少做!
1、少濕發入睡,切莫濕發入睡,否則會加重體內濕氣。
2、少吃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水濕運化,導致體內濕氣重。
3、少貪涼,容易導致濕氣加重,如喝冰水,洗冷水澡等。
4、少喝酒,酒助濕邪,喝酒,容易導致體內濕氣重。
5、少熬夜,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脾虛。
6、少久坐,也會導致體內濕氣堆積,越懶越不動,濕氣也就越堆越多。
一般來説,生活中,若問題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所謂健康養生,關鍵是健康養生需要如何做到。瞭解清楚健康養生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喜歡就關注我吧,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