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朋友們迎來新學期,尤其是幼升小的孩子們,步入新的起點。從以玩樂為主的幼兒園時期進入以學習為重的小學階段,在生活作息和學習習慣上不僅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個挑戰。
監督輔導作業,培養各種習慣,應對各科學習,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小學生活,需要家長忙碌焦躁一段時間。
任何習慣都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教育孩子更不可急於求成,更多的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中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掌握各種能力,順其自然地愛上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責任心。
著名作家池莉將她陪伴女兒成長的經歷撰寫成書《和女兒一起長大》,詳細地講述了從一個小心翼翼的新手媽媽,轉變成敢於放手的成熟媽媽的經歷,在女兒成長中,自己也在成長。
這個過程中,傾注了作為母親的無私愛心和足夠的耐心。女兒在媽媽的寵愛和過度放縱下,童年無憂無慮,快樂無比,在小升初和重要的初升高階段,孩子也輕鬆度過。
到了高中,女兒和大部分面臨高考的孩子一樣,惶恐不安,最後自己聯繫學校、參加考試,考取了英國知名中學和大學,在大眾眼裏池莉的女兒無疑是優秀的。這本書,表達的都是作為母親對女兒的愛,書中提到教養女兒的三個原則,雖然每一條看似與學習無關,但對培養孩子最初的學習等習慣都從側面起到重要輔助作用。
01、最好的啓蒙教育是親近自然
書中池莉寫出了大自然可以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獲得知識,漸漸懂得喜愛、憐憫、愛和讚賞,親近大自然帶來的知識和情感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位父親帶着四歲的女兒走川藏線,目的在於鍛鍊孩子的意志,多接觸大自然,感受生活。
接受採訪時這位父親稱:現在這點苦,和她以後的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比起來不值得一提,孩子生活的太安逸,吃點苦才能學會獨立,懂珍惜。
親近大自然遵從孩子天性,不一定都要行萬里路,多帶孩子去公園田野,動物園感受天然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心情和思路都會開闊。
親近自然擁有的智慧和知識也是書本不能給予的,這種知識和智慧,讓學習變得不再死記硬背,變得簡單。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啓蒙教育,花很大的精力和財力參加各種早教課,其實最好的啓蒙教育是大自然,是遵從孩子的天性,而不是關在室內紙上談兵。
02、盡情玩耍
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是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他的媽媽認為一年級很關鍵,除了學校作業還給孩子佈置很多家庭作業。主持人問這位媽媽,為什麼給孩子留那麼多作業,她回答:學校作業完成,有大量的時間,不能都玩吧。
池莉的觀點是與人相處是人一生的必修功課,這門功課學好了,生命會多姿多彩,也更快樂自如。
她讓女兒盡情地放鬆玩耍,不論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不會阻攔孩子玩耍,她認為這樣能真正培養出體美德智全能的孩子。
03、培養閲讀習慣
閲讀對孩子來説可以提升多種能力,首先提升專注力,在腦子裏將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場景,需要思考力。書中的情節和文字需要通過邏輯來理解,詞彙量增多等等,閲讀能帶來的好處每位父母都清楚,也很重視。但是未必每一個孩子都能喜歡上閲讀,能靜下心來讀書,這是讓眾多父母頭疼的事。
培養閲讀習慣,池莉在書中也有講述,她把孩子放在書房,書就成了她的玩具,即使撕毀也不用緊張,目的是讓環境感染孩子。在全是書的環境待久了,習慣了,剛能走穩路的女兒會坐在書上,隨意翻閲,很認真,時不時還會自言自語,閲讀習慣就在這樣輕鬆自然的氛圍中養成。
小學階段很重要,尤其是一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關係着接下來的六年,但是單一的抓學習未必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教育不是急於求成一天見效的,學習成績可以隨時抓起,而童年逝去便不再來,為了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得不償失。
小辮子媽有話説:
讓孩子在本該快樂的年紀放鬆心情,釋放天性,開拓思路和見識,這個過程學到的知識和擁有的智慧,將變成學習路上的基石。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