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歲的寶寶除了讓他們吃好、睡好、生活有規律和環境清潔衞生以外,還要滿足心理上的需求。那麼,這些年幼的寶寶最需要什麼呢?
最近,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公佈了一項研究成果,發現這段期間的孩子最需要以下這三樣東西,比早教重要得多。
第一樣:父母親切的態度。
孩子需要每天都要有個好的開始。當你早上醒來時,不必被大人催醒;當他睜開眼睛,能看到他所愛的人熟悉的面孔:“寶貝,你睡得好嗎?太陽公公叫你起牀啦。”幾分鐘後,孩子完全醒了,心情很好。然後他站起來穿好衣服,刷牙洗臉。
2歲以後,嬰兒可以和父母同桌吃早餐。雖然早晨的時間很短,但嬰兒能在短時間內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親切和快樂。 當媽媽和爸爸離開家去工作時,他們應該擁抱或親吻嬰兒的臉,抱抱他,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説幾句鼓勵的話,微笑着説再見。清晨,父母的笑臉和關懷會給寶寶帶來美好的心情。
然而,很多上班族家長往往忽視了寶寶的心理需求,只關心自己的時間,當他們晚起、工作時間臨近時,他們在行為和語言上更加焦慮、喜怒無常、粗魯甚至易怒。 如果是那樣,會讓孩子處於消極情緒和不安的情緒,這將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和快樂成長。
第二樣:足夠多的親子互動。
3歲以前的寶寶特別依戀父母,經常想和父母親近,談天説地。因此,當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時,應該花一些時間聽寶寶説話,問些問題,唱點兒童歌曲,講幾個故事,或與他玩遊戲。這不需要太多時間。爸爸媽媽也可以放鬆自己,調整一天的緊張狀態,給寶寶帶來快樂和安慰。
當寶寶心滿意足時,他會高興地獨自玩耍或幫助父母做一些小事。 一些母親和父親忙於工作、家務、夜校、看電視或打麻將。他們往往只考慮到嬰兒的生活需要,而忽視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並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情感需求。
當寶寶拿着玩具和父母玩或者和父母説話時,他聽到這樣的回答:“別打擾我,你可以自己玩!”甚至有人抱怨孩子打擾了他,還罵孩子:“真討厭!沒看到我很忙嗎?”面對這些情況,寶寶有壞脾氣和哭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母親和父親抱怨他們的孩子不乖,愛鬧,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原因在於自己。
第三樣:和睦的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是寶寶幸福的搖籃。他們需要生活在父母的愛、家庭成員的和諧和相互尊重的環境中,這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父母不和,或者家庭成員經常發生衝突,這種家庭氛圍會使嬰兒緊張或擔心。或者因為心情不好,大人對寶寶發火,這會讓寶寶感到委屈和不知所措,損害他們的安全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