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昨天看到鄰居家2歲的小糰子跟着奶奶去公園曬太陽。

冬天寒冷,孩子們都不怎麼外出,所以看見粉粉嫩嫩的小糰子,我還是忍不住蹲下去拉拉她的小手。小姑娘本和我不陌生,卻依舊是怯生生的叫一聲:“阿姨好!”之後,就躲在奶奶的身後。

就這樣的一對視間,我發現她眼睛有些紅,就問她奶奶,孩子是沒有睡好嗎?

小糰子奶奶嘆口氣,説:“哭的啦!”

原來小糰子想要和媽媽在一起,可是媽媽要去上班,於是就趁她午休的時候偷偷走了,小糰子睡醒沒有見到媽媽,自然哭的歇斯底里。這不,現在才幾點鐘,就跟着奶奶出來要接媽媽下班呢!

小孩子的心思就是這樣澄清,喜歡媽媽,依賴媽媽,無條件的愛媽媽,因此,天冷也不怕,也要出來等媽媽!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小糰子奶奶看了看我,有些欲言又止。

我看出她的表情,就停下本欲回家的腳步,問老人家有什麼事。

小糰子奶奶問我,知不知道什麼是“皮膚飢餓症”?

最近小糰子總是不明就裏的哭鬧,也沒有其他生病的症狀,前天看了醫生,醫生説應該排除下“皮膚飢餓症”,就是讓平日裏多抱抱寶寶,多和她説説話,撫觸撫觸;在適當補補鈣;如果寶寶不像這般哭鬧了,也就好了。

可是,平日裏自己身體不好,抱不動寶寶;小糰子的爸爸媽媽工作又忙,幾乎天天不着家,回來也是匆匆忙忙的,差不多要半夜了,小糰子自然是睡着了的;可怎麼辦才好啊?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皮膚飢餓】

人類和所有的恆温動物一樣,都有一種天生的特殊情感需求,也就是互相之間的接觸和撫摸。這是一種特殊的需要,尤其是嬰幼兒這種需求顯得尤為強烈,醫學上稱之為“皮膚飢餓”。

剛出生的小寶寶最需要大量的擁抱和肢體接觸,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與父母形成親密的親子關係,還有利於安撫寶寶的情緒,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幼年時與父母接觸很多,關係密切;極少數心理異常的學生,在幼年時都與父母接觸甚少,關係疏遠。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會讓寶寶“恃寵而驕”,從而把“哭”當做一種手段,對父母有所需求時就會運用的淋漓盡致。

咳,6月齡之前的寶寶哪有什麼“心機”?完全的自我情緒表達罷了,開心就笑,不開心就鬧……“心機”不過是成年人強加於他們的罷了。

至於6月齡之後的寶寶,可能隨着成長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會對大人有所需求。不過,只是可憐巴巴的要求“抱抱”而已,作為成人又怎能如此狠心而拒絕呢?

什麼“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不是妥妥的要把孩子逼成“心機王”嗎?何必呢?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如果讓孩子長時間處於“皮膚飢餓”狀態,會引起孩子食慾不振,智力發育遲緩及行為異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自發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甚至把頭或身體亂碰撞,這就是“皮膚飢餓症”的表現。

一些父母會因為工作繁忙、生活緊張等各種緣由,把孩子留給老人看管,以為這樣就解放了自己的雙手,贏得了寶貴時間,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因為老人的體力畢竟有限,而且對於孩子來講,又有誰能替代自己的父母呢?

還有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接觸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點錯或大人不稱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時很少得到父母親暱撫摸,這些孩子容易產生孤獨感,並熱衷於推撞、打架鬧事、對周圍世界帶有敵意。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如何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

1、新生寶寶

對於新生寶寶來説,最佳的交流方式就是像袋鼠媽媽一樣地抱寶寶。在新生寶寶初臨人世的日子裏,父母可以通過持續地擁抱寶寶,好像把寶寶穿戴在自己的胸前一樣,給寶寶以安全感。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母子間親密地肌膚接觸,為寶寶提供温柔的觸覺感受,使寶寶心跳、呼吸、血氧濃度穩定,消化好,睡眠深度和體重增加理想;另一方面,媽媽感受到與寶寶的親密感,可使乳汁分泌增加。

舉手之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2、幼兒時期

至於小幼兒,他們更需要來自父母的擁抱和呵護。

在外面玩的時候,他們會一邊瘋狂的放飛自我,一邊不忘時時追逐一下爸爸媽媽的眼光,直到對視才得安心;在家中的時候,哪怕是玩的再專注,也會時不時的叫一聲“爸爸”或“媽媽”,得到回應才會回到自己的遊戲中去。有時候,他們還會暫時放下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飛速跑到爸爸媽媽身邊,求親親、求抱抱,之後才心滿意足的繼續自己的事情。

我家小寶晚上睡覺的時候,講過故事關了燈,他還常常會要求我:“媽媽,你別看手機了,看我,看我吧!”在即將睡着的時候,還會喃喃的要求:“媽媽,你抱着我,抱緊我啊!”

我就會緊緊的抱他一會兒,很快就能感覺到他進入到甜蜜的夢鄉。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3、少年時期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更加凸顯自己的個性,從而和父母也會有所齟齬。但是,他們同樣需要來自父母的親密。

或是親密的擁抱,或是拉拉手、摸摸頭,都可以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愛啊!

送我家大寶們上學,我總是會在陪他們走上學生通道之前,或者摟着他們的脖子,或者拉着他們的手,和他們隨意的聊聊天或者開開玩笑;當他們走上學生通道的時候,我會愉快的和他們説“拜拜”,然後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到學校門口我才離開,只為當他們偶爾回頭的時候,會發現我就在他們身後。

生活當然不盡然是歡樂,也會因為學習、作業等原因和大寶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但是發脾氣也好,叱責也罷,過了那刻之後,儘量不翻前賬,還會在晚上睡覺前特別的擁抱一下,表示過去了的就過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們共同進步!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孩子的需求往往很簡單,不過是來自父母的擁抱、共情和理解罷了。有什麼比孩子對父母更為情真意切、全心信賴的呢?

那麼,為人父母,也要好好的看清楚寶寶的真實需求,切莫傷了孩子的心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2 字。

轉載請註明: 怎麼想的?這麼小的孩子,你居然忍心讓他“皮膚飢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