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把“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掛在嘴邊,提示新手父母,小孩子怕熱不怕冷,凍一凍身體反而更好。
這句代代相傳的育兒經,糖媽可以説從小聽到大,有了寶寶後也深受影響。
可遇到新生兒時,他們卻忘記自己説的話。給寶寶穿了一層又一層,反過來説嬰兒怕冷。新生兒究竟是怕熱還是怕冷呢?許多家長沒掌握好尺度。
老人怕孩子冷,温暖天氣給娃穿小棉衣前些日子帶小糖果在小區散步,遇到一位剛出月子的新手媽媽和她的家人。這一家人的穿着打扮,一個細節讓我有些疑惑。
婆婆兒媳和小寶寶穿出不同季節,寶媽戴着薄帽子,穿着長衣長褲,還披着一件毛衣外套,包裹得比較嚴實。
想到寶媽剛出月子,可能是擔心着涼,但看到嬰兒車裏寶寶的衣服後,糖媽真的有些不淡定了。
寶寶小臉通紅睡得正香,在將近20度的温暖天氣中,竟然穿着小棉衣,身上還蓋着毛毯,看着就很熱。
周圍有許多鄰居發現了這件事,紛紛上去勸説。一開始婆婆並不聽勸,直到看到寶寶滿頭大汗開始哭鬧,才答應回家把衣服換下。
本以為這種事情只是個別現象,但我在寶媽羣裏聊起這個問題時,才發現許多新手爸媽,甚至過來人,對此都是有些迷惑的。
“冷和熱”兩種感受,新生兒更怕哪個?認為新生兒更怕冷的人,往往是覺得小傢伙在孕肚裏住了那麼長時間,是習慣人體温度的。出生後也要讓他感受同樣的温度,才更舒服。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小嬰兒冷了會感冒,着涼了還容易拉肚子。把寶寶包起來後,睡得更踏實,這樣看來寶寶確實怕冷。
可反過來想,寶寶太熱容易長疹子,穿得太多,説不定還會造成“捂熱綜合徵”,是危及生命的情況。如果按照這個條件來説,寶寶也是怕熱的。
看到這裏,新手爸媽可能會有些迷惑,新生兒既怕冷、又怕熱,到底要家長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
想要搞清自家孩子究竟是怕冷還是怕熱,先要了解小寶寶的身體特徵,再去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才能讓寶寶有最舒適的感受。
新生兒怕冷還是怕熱?要看以下這些條件首先家長們要清楚一件事,新生兒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他雖然從温暖的小房子中出生,但出生後會啓動自我保護。
在胎脂沒被完全清洗掉時,胎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其次,新生兒體內有“棕色脂肪”,當他感到冷時,這些脂肪會被激活,起到維持温暖的作用。
不過因為他們還很小,身體機能和中樞神經尚未發育完善,皮膚又薄又嫩,產生熱能快和散發熱能的速度都比較快,需要家長幫助他們進一步進行“保温”。
除此之外,也要看寶寶的體質如何,一方面是考慮寶寶會遺傳爸爸媽媽的體質,如果夫妻倆都怕冷,孩子也多半是這種體質。
其次是要學會判斷寶寶當下的感受,原則上,寶寶和大人穿的衣服薄厚不用相差太多,重要的一點是方便脱換,根據寶寶的感受及時調整。
別讓“冷和熱”困擾新生兒,家長這樣做判斷新生兒冷熱,不能摸手和腳,也不能通過摸臉的温度來判斷。手和腳都屬於末梢循環,温度與身體實際温度偏差較大。
如果摸着手有一些涼,就給寶寶多穿衣服,就容易給寶寶穿太多,造成捂熱的情況。
正確的方式,是家長用手觸摸寶寶的頸部後方。這個地方若是乾爽且温温的,就説明寶寶現在很舒適。
頸部後方温度較低,説明寶寶有些冷,已經有些熱、且出汗,就説明穿多了。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調節。
先從調節室內温度入手
給寶寶穿多或穿少,都不如先調節室內温度來得舒服有效,讓寶寶感到舒適的室內温度應該在18~25度之間。
這個温度寶寶不用穿得太厚重,也不會感覺太熱。寶寶感到舒適了,自然就會變得很好帶。
重要部位做好保暖
小寶寶我喜歡被包裹起來,一方面是因為温暖,另一方面只是喜歡這種被包裹的感覺。
當發現寶寶有些冷時,不必將身體全部包起來,但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部、肚臍背部和腳部不着涼,這樣一來即使冷了,寶寶也不容易生病。
新生兒脆弱且堅強,家長別犯愁新生兒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新環境,不過家長別發愁,他出生時看起來很脆弱,但在出月子後,慢慢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壯了。
當寶寶身體發育越來越完善,學會了各種技能之後,對冷和熱的要求也沒那麼嚴格了。
家長可以根據這張圖片上的温度,來給寶寶選擇大致的穿衣厚度。別因為自己過度鍛鍊或過度呵護,反而讓寶寶養成了嬌弱體質。
熬過新生兒這1個月後,寶寶還會在6個月左右,迎來一次體質轉折期。但只要從新生兒時期就護理得當,寶寶都會有很棒的身體。
糖果媽媽心裏話:
新生兒究竟怕冷還是怕熱,沒有明確界限,瞭解以上幾個原因後,再根據自家寶寶的特點稍加調整,寶寶自然會舒適又健康。
【今日話題】大家之前認為寶寶是怕冷還是怕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