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曦 通訊員 楊麗莎 張立敏 濰坊報道
春節假期前夕,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發育行為門診收到了一家四口送來的錦旗。孩子當初就診的原因是出現了抽動症狀,家長很是擔心跑了好幾家醫院,後經人介紹來到了兒童發育行為門診治療,現如今孩子症狀消失,家長非常感激。
對於抽動障礙有些家長並不是很瞭解,今天就讓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俗稱“抽動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以不自主的、反覆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綜合徵。通常4~8歲最多見,在10~12歲最嚴重,然後逐漸減少,有些在青春後期和成年早期消退。
抽動障礙的臨牀表現
抽動障礙分為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感覺性抽動障礙。
運動性抽動的症狀:點頭、搖頭、皺眉、眨眼、擠眼、張口、噘嘴、聳肩、踢腿、甩手以及強迫行為等。
發聲性抽動的症狀:清嗓聲、乾咳聲、吼叫聲、罵人、説髒話或重複語言等。可被誤診為咽喉炎、鼻炎。
感覺性抽動障礙的症狀:部分孩子會在抽動之前自述身體局部有不適感如壓迫感、癢感、痛感、熱感、冷感或其他異樣不適感,通過產生抽動試圖緩解這種不適。
抽動障礙是如何引起的?
目前沒有明確原因,大多數學者認為:由遺傳因素、神經生理、生化代謝、心理、免疫、感染以及環境等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中樞神經遞質失衡是發病機制的關鍵環節。
常見加重抽動症狀的因素: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感染;食用過多巧克力,甜食;總是被人關注和提醒;或者接觸過敏東西等因素後容易加重或者誘發反覆出現。
抽動障礙對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社會適應困難:有些患兒出現短暫或長期社會適應困難,發聲型抽動會影響課堂紀律,患兒會面對來自老師和同學的壓力,容易導致社會退縮、社交孤立;
2.情緒問題:部分患兒存在不同程度抑鬱、焦慮、低自尊等;
3.學習困難:影響上課,注意力下降,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4.軀體損傷:有些患兒抽動部位疼痛難受,使得患兒易怒;部分患兒試圖用自傷行為控制抽動行為;
5.共患病:大約50%抽動障礙患兒可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行為/障礙、睡眠障礙等,影響患兒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抽動障礙如何治療?
並不是所有的抽動障礙一定要治療,需不需要治療取決於日常生活、學習等社會功能是否受損。
1.輕度患兒,可先行或僅予醫學教育和心理支持,適當給予觀察等待期,並定期隨訪。
2.中重度患兒可先嚐試非藥物干預,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症狀較為嚴重(或者情況快速惡化),必須及時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確定治療方案。
這張表可以幫助您初步判斷孩子抽動障礙的嚴重程度,當然孩子出現明顯的抽動障礙行為後,仍然建議您求助於專科醫生,進過系統診斷並採用適當、規範的治療。
家長如何幫助抽動障礙兒童?
1.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消除孩子緊張情緒。首先父母能夠正確認識抽動障礙,患兒的症狀表現是疾病所致,70%隨着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成年後消失,不要強化,不要過度關注,也不要過度緊張和焦慮。家長首先不要有病恥感,才能減少減輕患兒的病恥感和焦慮感,不建議反覆就醫,或頻繁更換就醫,增加焦慮,適得其反。
2.採用恰當的行為治療。對於症狀輕,發病初期或單純抽動障礙沒有功能受損的患兒,父母可保持平靜的心態,積極有效回應,尋找可能的觸發因素,諮詢專科醫生,採取合適的行為干預。
3.合理安排患兒日常作息時間和活動內容。規律作息,中強度體育活動,減少壓力,避免過度疲勞、興奮、情緒緊張。
4.提供合理飲食。患兒飲食應當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油炸、油膩以及含有咖啡因、興奮劑及帶色素的飲料如可樂、濃茶、咖啡、巧克力、功能飲料等。
5.如果患兒需要藥物治療,積極配合醫生謹遵醫囑服藥。應定期門診隨訪,切忌遇到問題家長“自行診斷”,自行決定改變藥品、藥量或突然停藥。
包容理解,真愛陪伴;心如花木,向陽而生;相信孩子們會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