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從爬到走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不可逾越的,孩子如果還沒有學會爬就學會走的話,不一定是智商高的表現,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
來源|凱叔母嬰研究所(yuebanmamaks)
01
週末去同事家玩,10月大的寶寶正在爬行墊上玩,肉嘟嘟的身體一扭一扭地,使勁去夠前面的娃娃。
姥姥一看見孩子在爬,一個箭步衝過去就把孩子抱了起來,跟同事説:“別讓孩子自己在墊子上爬,磕着了怎麼辦?還髒!”
“媽,專家説讓孩子多爬有好處。”
“有啥區別?到時直接會走,孩子更聰明!”
很多家長都和同事媽媽一樣,從沒想過,“爬”對孩子還會有重要影響。
爬得少,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大問題,可實際上,很多成年後出現的身體問題,往回追溯,都和爬得少,甚至不會爬,密切相關。
而且,有調查發現,閲讀困難的孩子,絕大多數是在小時候都缺乏爬行訓練。
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那些關於“爬”的知識,越早知道越好。
02
1、爬得越多,平衡能力越好
我從小就暈車,一直找不到原因。後來和一位兒科醫生聊天,她問:“你小時候爬的多嗎?”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問懵了,從來沒把暈車和爬聯繫在一起。我趕緊問媽媽,小時候會不會爬。媽媽答:“會倒是會,就是怕你摔着,很少讓你爬。”
我轉述給醫生時,她進一步解釋:“暈車的人,一般小時候都沒有經過充分的爬行。”
我們的耳蝸裏有一個器官,叫做前庭,它不但控制着人的平衡能力,還決定着人的空間感知能力,幫助人判斷距離和方向。
前庭,就像是半瓶水,路上走着,你很容易保持半瓶水不動;
到了快速行駛的車上,前庭控制能力強的人,可以和車的晃動方向一同變換狀態,保持這瓶水不動;
但前庭控制能力差的人,使盡全力也無法半瓶水依然在不停的晃動,這個時候你就感覺到了暈眩。
大量的爬行訓練,能夠鍛鍊寶寶的前庭系統,發展他們的平衡能力。充分爬行過的孩子,前庭覺發展充分,平衡能力也比較好。
如果1歲前很少爬,就錯過了最佳的鍛鍊時機。
2、多爬的寶寶,更聰明
擁有35年婦產科工作經驗的閻寶新做過一個測試:
兩個寶寶,一個2歲了,從來沒爬過;一個1歲,經常爬。
在距離寶寶2米外的地方放了一個大蘋果,蘋果和寶寶之間擺着一個“爬行筒”,家長鼓勵寶寶爬過去就能拿到蘋果了。
2歲的寶寶,看看蘋果、再看看媽媽,猶豫了很久也不敢爬過去夠蘋果。
1歲的寶寶,還沒等家長鼓勵,已經叼着奶瓶,嗖嗖嗖地爬過去抓到蘋果,一整套動作連貫、流暢。
爬行帶給寶寶的,不僅是增強體質和四肢力量,更能提高大腦對肢體動作的控制力,以及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七個月的時候,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爬行的時候,孩子需要手腳並用,這樣會同時鍛鍊到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刺激大腦的發育。
從腦的解剖結構看,中腦上面排列着視覺與聽覺兩大反射中樞,它上傳外界信息,下達大腦命令。
爬行擴大了視聽範圍後,中腦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強化;而促進了中腦的功能,無疑會使整個腦的功能“更上一層樓”。
3、多爬行,可以減少頸椎病、腰椎病
一位醫生分享,小女孩悦悦才5歲,就已經有了彎腰駝背的毛病,而且孩子明明不胖,但是因為盆骨嚴重前傾,導致肚子外凸,看起來鼓鼓的。
檢查時,醫生問家長,孩子是不是不愛運動?悦悦媽媽説:“我女兒打小就不愛動,小時候連爬都很少,更別提運動了。”
醫生十分不贊同:“孩子的體態問題,就是肌肉太弱引起的,孩子小時候爬得越多,體態才會越好!”
爬行運動看似簡單,但爬行的過程中,不僅會充分鍛鍊到孩子的背部肌肉,還能讓脊椎和盆骨更加靈活。
而一些“直立疾病”的發生,例如説含胸駝背、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就是因為孩子背部肌肉太弱了,脊椎和盆骨不夠靈活導致的。
孩子多爬行,就能有效預防上述情況的發生,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體態。
4、愛爬的孩子,語言表達更清晰
知乎上的@浩貝媽媽曾説過一件事。
她的兒子浩貝和朋友的兒子是同一天出生,而且喂的也都是母乳。唯一的區別就是,浩貝特別愛爬,但朋友的兒子一點也不愛動,更不愛爬。
兩個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語言能力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浩貝喜歡説話,但是朋友家的孩子不怎麼説話,並且浩貝的詞彙量明顯要多。
美國德爾曼博士研究發現: 沒有爬過或者爬得比較少的嬰兒,語言能力比爬得多的嬰兒要差。
爬行,屬於全身運動,還可以訓練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促進神經纖維相互纏繞形成網絡,有利於腦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會對寶寶學習語言與閲讀發揮良好影響。
而且,嬰兒通過爬行,能更好地去探索周圍的世界,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學習到更多的詞彙量。
03
既然爬的好處那麼多,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學爬?又要爬到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學走路?
其實,孩子都存在着個體差異,學會坐、爬、走的時間並沒有精確的要求,但孩子大運動的發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
我們可以參考世衞組織給出的“6項大運動發育時間表”,觀察孩子的運動發育是否屬於正常水平:
這個表格中,深藍色部分對應的是正常發展階段,淺藍色則是異常階段。如果你的孩子恰巧在淺藍色區域,那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做諮詢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也可以多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讓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都得到充分的鍛鍊。
至於要怎麼訓練,可以關注孩子這3個爬行發展期:
1、0~6個月:爬行準備期
孩子6個月以前,身體還沒發育好,不具備爬行能力。
剛開始,我們可以用手 託着孩子的胸口,讓孩子體驗 面部朝下的感覺,並且引導孩子做一些抬頭的動作,為將來的爬行做好準備。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訓練最好在餵奶之前做,不然孩子很可能因為身體翻轉壓迫,引起吐奶。
2、6~9個月:爬行敏感期
這個時期,孩子基本都會坐了, 從坐到爬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
剛開始學爬時,孩子可能不會移動身體,只會趴着蹬腿或者原地轉圈圈,甚至是往後倒退。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給一些引導:
用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可以用一些色彩鮮豔,或是能夠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孩子爬過來抓玩具。
輔助推進:用手掌頂住孩子的腳掌,模擬爬行時的動作,左右輪換向前推進,幫助孩子爬行。
3、10~24個月:爬行最佳期
這個時候,孩子基本已經學會了爬行,家長們千萬別急着用學步車讓孩子學走路,而是應該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多做爬行練習。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些小遊戲,增加爬行的樂趣,例如説:
鑽山洞:在陪孩子玩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爬下來,用身體做成“山洞”,讓孩子來回爬行。
爬山坡:爸媽躺平或者趴着,讓孩子從身上爬過,或者利用一些大枕頭,在牀上、地墊上設置障礙,鼓勵孩子“翻山越嶺”。
總的來説,爬行雖然只是孩子成長經歷中的一件小事,但卻也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大事。
希望每位家長在孩子走路前,都能讓孩子多爬一爬,給孩子一個更美好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