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總是管不住自己,一點都不自覺。”“我家娃看繪本必須大人盯着,不然一會兒就幹別的去了。”“孩子一想要什麼就必須馬上滿足,不然就大哭大鬧、哭得歇斯底里。”“明明説好看20分鐘動畫片,但是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是不依不撓不願意關電視。”……
平時,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們這樣抱怨自家孩子。但是,要知道不少孩子表現出任性、暴躁、拖拉、無節制等行為,其實並不是TA在故意作對,而是“自控力”比較弱的表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棉花糖測試”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特米歇爾教授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棉花糖測試”。
他先是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把他們帶進一個房間,房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着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孩子:盤子裏有一顆棉花糖,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十五分鐘後再吃,我會再獎勵你一顆,你就可以吃到兩顆,這個由你自己決定。説完,工作人員就把房門關上,走了出去。大約過了幾秒鐘,有70%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棉花糖吃掉了!但是也有的孩子等了一分鐘、五分鐘、甚至十三分鐘。
最後經過統計,只有30%的孩子忍到了最後。他們會看着棉花糖,不斷往後推,或聞一下,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直到研究員回來。
這個實驗令人信服的地方在於,研究人員對這600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4年的跟蹤調查。隨後,他們便發現了自控力對於人生成長的重要秘密!
在求學階段:那些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成績更優異,能獲得更高的學位;
在成年走入社會以後:那些能忍住後吃棉花糖的孩子在事業上往往更成功,而那些幾秒鐘就忍不住要吃棉花糖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弱,社會成就也更小。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自控力,就是孩子控制和約束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它絕對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決定孩子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什麼孩子可以進行自控力訓練?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自控力”訓練,想要訓練自控的能力,孩子至少需具備以下幾種條件:
1、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是隻會用哭鬧來引起家長注意的孩子。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家長不用刻意去培養自控力,因為我們不可能去和一個理解能力尚不足夠的孩子説清楚為什麼要過幾分鐘才能給TA喝奶。所以,培養自控力的孩子,通常要在3歲以上,可以理解並能遵守規則。
2、自己的需求多數時候可以快樂地被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好的人,大多數生長在一個被允許、被滿足的環境裏。正如“棉花糖”實驗裏,往往是那些對棉花糖司空見慣,至少是嚐到過棉花糖滋味的孩子,更容易控制對棉花糖的渴望。
3、會提出“非必要需求”的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基本的需求還是要儘可能及時地去響應和滿足孩子,對於一些“非必要、不緊急”的要求或慾望才適合用於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力該如何培養?
“棉花糖實驗”之後的一系列研究與實驗,表明孩子的自控能力並非完全由基因決定,而是受家庭教養方式等諸多後天因素影響更顯著,那麼我們該如何訓練孩子這一重要的能力呢?
1、推遲孩子的滿足感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試着通過各種小事來多推遲孩子的滿足感,是鍛鍊自控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因孩子的年齡、需要不同,父母幫助其延遲滿足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建議可以推遲滿足時間,讓孩子學會等待;也可以讓孩子付出勞動或努力。比如當孩子喜歡上了一件玩具,這時父母可以告訴他等過生日時再買,或者讓他幫忙做家務一星期才買。這樣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忍耐,也學會了珍惜。
其次,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即使不能馬上滿足也不應該直接拒絕,或是簡單地告訴他們“等一等”,而要向孩子講清楚原因,讓孩子明確知道父母不能立刻滿足他們的理由。如孩子想玩鞦韆,父母可以告訴他:“鞦韆是公共玩具,需要大家排隊等候,等上一個小朋友下來了才能玩”等。
另外,在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同時,也要注意時間上要從短到長,難度上要從易到難的規律。
2、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經常會因為自己的衝動犯錯,這時家長就要告訴自己的行為與造成的後果的關係,並讓孩子承擔錯誤引起的後果。當孩子在承擔後果或是受到懲罰的時候,適時地引導教育,告訴TA在進行每一個行為之前都要先思考一下,接下來自己的行為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自己是否承擔得起或願意去承擔,幫助孩子在衝動之前學會多一些思考。
3、幫助孩子把控制自己的過程變得更有趣
自控的過程之所以如此漫長和難以忍受,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把全部的期待和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這時家長可以用一些簡單有趣的小遊戲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想象遊戲,比如引導孩子把極具誘惑力的東西,想象成沒有誘惑力的東西,像把棉花糖想象成硬邦邦的石頭,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克服“下一秒就要把棉花糖吃掉”的念頭。
4、用規則感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重視孩子的日常生活規律,比如規定好一日三餐、睡覺時間、娛樂時間等安排,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該做什麼事情,對幫助孩子減少分心、控制衝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孩子刷完牙就知道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上牀睡覺,哪怕看見再想吃的東西,或再好看的動畫,這時心裏的規則感和日常養成的習慣都會立馬“跑出來”告訴TA要控制自己。
5、不吝嗇表揚
當孩子的自控力表現有增強時,父母一定要及時表揚,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如孩子答應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一部分來做家務時,父母可以表揚孩子熱愛勞動;當孩子答應排隊輪流和別的小朋友玩玩具時,父母可以表揚孩子懂禮貌、守秩序。
6、培養孩子獨立性
孩子3歲以後,需要鍛鍊孩子自我照顧的能力。比如收拾玩具歸位、自己穿衣服、能夠按時上牀睡覺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會帶給孩子掌控感,讓他們學着控制自己的生活,更有分寸地做事。
如果對孩子過分保護,什麼都一手包辦,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照顧和監督,就很難管理和控制好自己。
7、父母以身作則
很多家長,一生氣就歇斯底里,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是今天當着孩子的面下了決心戒煙,過幾天又忍不住開始抽了起來。這樣的行為無疑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也很容易變成一個情緒不穩定、喜歡咆哮,又説話不算話的小怪獸。
所以家長一方面要以身作則,凡事保持性情温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另一方面,要儘量説到做到,遵守對自己、對他人和對孩子的每個承諾。比如和家庭成員説好戒煙戒酒,就要嚴格控制自己,如果沒有把握做到就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決心。又比如當與孩子約定好:“如果你這一週都做到飯前不吃零食了,你將會得到什麼獎勵”等等。溝通好後一定要嚴格遵守自己的承諾,不要哄騙孩子。
【來源:上海科學育兒指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