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專家建議儘快放開三孩 #的話題被頂上熱搜。
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觀點是:
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生育意願大幅降低,應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
這個話題很快引起了熱烈討論,一部分網友認為現在養一個孩子已經很困難,開放幾孩都不想再生育更多。
也有一部分網友覺得早就應該開放,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意願,願意多生育的家庭不應該被限制。
我個人覺得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
從來不覺得一定要有孩子,才是所謂完整的家庭,也不是孩子越多,福分越大。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但也同樣有句話説:
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每個家庭在生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評估和權衡。
我記得之前曾看過一篇報道,一對失去孩子的老夫妻,為了圓全家團員的夢想,50歲做試管嬰兒,生下了一對龍鳳雙胞胎。
但是在生下雙胞胎幾年之後,老夫妻卻坦言:
“很後悔生了這對孩子,其實是在害他們。”
這對老夫妻,女方被鄰居們稱為文姨,男方被鄰居們叫做劉叔。
本來他們也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兩個人有一個兒子。
劉叔在工廠上班,文姨靠運煤賺錢,兒子在賣電腦。
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也蒸蒸日上,有奔頭。
但是在199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兒子的生命。
文姨和劉叔白髮人送黑髮人,心中的苦痛自然是難以想象。
除了沒日沒夜的哭,文姨心裏最大的遺憾,就是這個家不完整了,沒有人再管自己叫媽媽了。
為了彌補這樣的遺憾,已經48歲高齡的文姨,走進了醫院。
她想做試管嬰兒,想再次成為一個母親。
當時文姨的身體狀況已經不是很好,根本不適合懷孕。
但文姨的故事和決心,打動了醫院的大夫,醫院決定幫助她實現心願。
2002年,用別人捐贈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文姨成功懷孕,並且懷了龍鳳胎。
這兩個孩子的到來,讓文姨和劉叔開心了許久。
但隨後,也讓這個家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做試管嬰兒,已經花光了家裏的積蓄。
養育兩個龍鳳胎寶寶,又是一大筆開銷。
文姨已經50歲,不能算壯勞力了,只能做一些蹬三輪送煤氣的活兒。
而劉叔也55歲了,只是普通工人,體力也逐漸下降。
兩人一邊工作賺錢,再要照顧孩子,只能透支身體和睡眠。
每天休息5個小時不到,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在生下龍鳳胎第10年,也就是文姨60歲,劉叔65歲的時候,文姨精神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劉叔也被確認為抑鬱症。
也是那一年,文姨從樓上跳下自殺,劉叔也隨他去了……
兩個孩子還都未成年,當地政府雖然給了關注和照顧,但力度畢竟有限。
可想而知兩個孩子以後的生活會有多艱難。
文姨和劉叔的故事,讓人覺得特別唏噓和心疼。
中年承受喪子之痛,晚年被撫養孩子的壓力壓垮。
最可憐的是兩個無辜的小生命,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跟身邊的同齡人不一樣。
小小年紀又連失雙親,他們要承受的實在是太多。
很多人在談論為什麼要生孩子的話題時,最常聽到的理由是:
這些都是理由,但似乎又都不夠。
圖片來源:電影《一件幸福的事》
懷孕生子的核心,應該是父母“真的想好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
父母對養育一個孩子要付出什麼心中有數,並且是心甘情願為養育孩子而付出必要的精力和金錢。
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手忙腳亂毫無準備。
不會在孩子問題頻發時責怪他人:“都是你讓我要孩子的,你看現在……”
不會去責怪孩子:“要是沒有你,我的生活會有多好……”
更不會在覺得自己無法承受養育孩子的壓力的時候,撒手不管,完全仰賴對方或者他人。
現在很多家庭,都在糾結要不要二胎甚至要不要三胎。
也有很多人勸過我,你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又有方法,還喜歡孩子,要不再生一個孩子吧,如果能兒女雙全就更完美了。
但是我覺得,生育任何一個孩子,不僅需要心理上的準備,還需要做現實中的權衡。
無論是一胎還是二胎,都要考慮很多現實的問題。
比如説孩子出生之後,由誰來主要帶孩子。
要父母一方辭職嗎?
如果父母一方辭職,對方是不是能確保有穩定並且充足的收入來源?
對方是不是一個可靠的伴侶,會不會在言語間給與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足夠的尊重?
如果不辭職,要家裏老人幫忙嗎?家裏老人是否願意?身體又是否能夠支撐?
跟老人發生教育理念分歧的時候,能否和平理性的解決?
一旦老人身體出現意外情況,家裏是否有足夠的準備,能夠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下支撐?
還需要考慮兩個孩子的相處問題和養育問題。
家中重要成員會重男輕女嗎?
兩個孩子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和生活資源能夠平衡嗎?
新出生的孩子勢必要佔用父母更多的經歷,大寶的心理建設已經做好了嗎?
家中的經濟條件,能夠給兩個孩子或以上的孩子,留出足夠的補習費用和日後教育儲備費用嗎?
最後是父母的精力和知識儲備問題。
隨着年齡的增長,每個父母都會有精力、體力下降的問題。
養育一個孩子,不僅是陪玩陪鬧那麼簡單。
要耐心回答他的問題、要陪伴他那些固執叛逆的時刻、要阻擋他偶爾蠻不講理的進攻……
這對所有人都是一個考驗。
另外就是父母是否有時間和意願,來不斷學習,跟孩子一起成長。
我自認讀過大量的權威教育類書籍,但面對兩個孩子,偶爾還是有無奈和焦慮的時刻。
這些問題,每一條都實實在在擺在每個父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