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子不教父之過”,教育與引導自已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權利。但是教育並不是隨時隨地隨意的去批評教育孩子。
古人對孩子的批評教育時機也是比較有講究,批評孩子應該“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並覺得這幾種情形不應該批評孩子。
1.“對眾不責”,就是不要在眾人面前責怪孩子,讓孩子下不了台。
2.“愧悔不責”,就是孩子自已感到慚愧後悔時,就不要再責備他。
3.“暮夜不責”,就是夜晚不要責備孩子。
4.“正飲食不責”,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
5.“正歡慶不責”,當孩子正當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
6.“正悲憂不責”,當孩子十分憂傷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當孩子生病時,不要責備他。
在育兒方面古人的經驗也是可以借鑑的,家長在教育和批評孩子不僅要把握適當的時機,時間點也是很重要的!這3個時間點批評和打擊孩子,會讓更加的叛逆,往往會適得其反。
一.孩子早上出門時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懷着愉悦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最好的方法是微笑的和孩子道別,不應該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而影響一天的心情。
二.和孩子一起吃飯的時候
現在社會工作壓力比較大,有不少父母平時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也只有吃飯的時候才真正的面對孩子。所以有些家長在吃飯是看到孩子的問題,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麼樣的不足,就會開始教育孩子。這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一家人温馨的時光,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從而習慣性的躲避。
三.當家長髮怒的時候
當父母正在發怒的時候,很容易一開口就罵人,而且會不自覺的揭孩子的瘡疤,會傷到孩子,同時也損害了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剋制,等心平氣時到來教育孩子。
當家長要教育或批評孩子時,最好是在家裏。也可以選擇週末時間坐在一起,從閒聊開始,面對面地交流。家長可以向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和一些事情的看法。同時孩子也對父母提出意見和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這樣把孩子放在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容易認識到自已的錯誤,而父母也要通過了解孩子對自已的看法作出一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