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果媽媽
最近又重温了《我們仨》這本書,記得第一次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是前幾年,當時是一邊一邊哭,她的那句:“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每當想起,就忍不住難過。
這些年自己也經歷家庭、育兒一些事情,有的還走了不少彎路。
這次再次翻閲此書,對楊絳先生有了更多瞭解,從母親這個角度去看楊絳育兒,去看她和錢鍾書夫妻愛情,看他們優秀的孩子錢媛,
從她們生活細節方方面面,會看到母親對於家庭、還有孩子培養的重要性。
我自己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不同的性格,也經歷過母慈子孝、雞飛狗跳的日子;也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
特別是因為孩子學習方面,更是走了很多的彎路,最初採取嚴格高壓方式,直到孩子性格發生變化,自己突然覺醒了,現在想想有些後怕,這一部孩子學習“血淚史”,導演是自己......
當媽媽的自我覺醒一旦開始,就會發現這樣下去絕對不行,需要改變。那麼,交費找人去學習、去看書,終於,這兩年改變了太多。
思維方式也發生變化,性格發生改變、自然語言和行為方式也發生改變,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會發生轉變。
從本質講,媽媽就是一個家裏的風水,媽媽好了,整個家就好了。
那麼,媽媽成為什麼樣子,才會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影響者呢?
第一、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育兒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我們愛孩子,就能教育好孩子,我們會發現,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孩子出現問題,其實都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很多媽媽與孩子接觸更多,孩子受媽媽影響更大,孩子的性格、行為受媽媽影響更多。
我們想想,我們媽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是否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情緒?是否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是否又在重複上一代父母不正確的一些教育方式?是否真的理解和包容孩子了?
還有一點家長經常做卻不知的:那就是育兒過程中,少點叨叨。叨叨個沒完,很多時候就適得其反。
當媽媽開始覺察自己行為時,實際上就是自己內心開始轉變的開始,我們通過實踐、通過學習,會明白育兒最重要的,是親子雙方合作思維,我們與孩子是彼此成就、彼此合作關係,自己通透明事了,那麼孩子就越來越好了。
第二、保持穩定的情緒,能快速調節好情緒。
情緒管理,是很多媽媽的一個硬傷,包括以前的自己。
雖然要承認的是,這個年代的媽媽太不容易了,當爸的基本以工作為重,陪伴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媽媽頂上;所以,當媽的個個成了超人,身兼數職:保姆、清潔工、洗衣工、司機、管家、輔導老師、媽等眾多角色。
有時候也真累,如果再在單位、外面碰上委屈、憋屈的破事,到家後熊孩子又鬧騰,好不容易壓下的火氣,真的是蹭蹭往上上,忍不住朝着孩子大發雷霆,事後又後悔的抹眼淚...當媽的委屈,跟誰訴説。
但孩子是無辜的,想想在外面被人穿小鞋,我們都能忍住不發脾氣處理。
那麼對自己最愛的孩子,不是更應該脾氣好好的、愛他們、好好待他們嗎?
所以,作為媽媽的我們,一定要時刻讓自己快速調整情緒,壞情緒不能影響到孩子,修煉己,保持穩定的情緒。
第三、保持同理心、尊重和包容孩子。
同理心、尊重、包容,這三個詞,基本上就涵蓋了育兒過程中的絕大多數階段。
看似簡單的三個詞,只有經歷過實踐、經歷過心痛和焦慮後,才會慢慢理解這三個詞的真正意思,才能感受到這三個詞的力量。
當媽媽具有同理心,就能仔細來聆聽孩子的心聲、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那麼就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自然很多育兒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而尊重和包容孩子,就是媽媽要學會蹲下,從孩子的視線來看待問題。
比如:孩子想玩遊戲,媽媽先別否決,就可以跟孩子探討他內心想法;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媽媽就可以先擁抱孩子,等孩子平復心情瞭解孩子想法;孩子考砸了,那就考砸了,尋找原因就好。
這些處理問題的方法,都離不開媽媽對於孩子的理解,最忌諱就是將孩子當成自己炫耀的商品,孩子考完了家長就興高采烈,孩子考砸了,家長就挖苦指責。
媽媽要明白:
我們陪伴孩子是有時間期限的,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終究是看着他們的背影,離我們越來越遠。
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刻,用心來陪伴孩子,最大的收穫者是媽媽,我們收穫了優秀懂事的孩子,我們收穫了孩子對媽媽滿滿的愛,我們還收穫了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