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給孩子穿舊衣服了,心理學家:孩子成年後,潛在危險開始顯露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健康

在育兒高成本的年代,奶粉、紙尿褲、衣服、玩具、繪本、疫苗等等,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養娃就好比在家裏安裝一台“碎紙機”,對於工薪階層工資原地踏步的父母而言,真心是傷不起。

為了節省養娃成本,不少父母都把目光投向了“二手衣服”,除了親戚朋友之間互相饋贈,連帶一些二手電商平台中,二手衣服也是相對交易比較多的版塊。

與全新衣服的價格相比,舊衣服自然節儉不少。但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滿足了父母勤儉節約的初衷,卻極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

小鎮姑娘琦琦自幼就是穿“百家衣”長大的,即便是到了青春朦朧的愛美年紀,琦琦的父母也幾乎很少給她添置新衣。

論經濟條件,琦琦家並不算差,但琦琦有好幾個相差兩三歲的表姐、堂姐,本着“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剛好輪到琦琦撿“親戚家的舊衣服”。看到別的小朋友穿得花枝招展,琦琦也忍不住向父母抗議:“我也要買新衣服!”

“你這孩子真不懂事,上學的年齡講究什麼穿着?再説了,姐姐們的衣服都整整齊齊,穿在你身上見不得了人?”琦琦母親連珠帶炮的反問,讓琦琦啞口無言。

在七大姑八大姨各路親戚的“舊衣贊助”中,琦琦長大成人。具備了獨立經濟能力的琦琦,對於新衣服有一種“變態的痴迷”,每到發薪的日子,琦琦就相約朋友同事 “血拼到底”。

用琦琦的話説:“小時候我沒穿到的新衣服,今天我要憑藉自己的能力全部掙回來!”

聽起來琦琦的故事並沒有什麼奇怪,憑自己的能力賺錢買衣服無可厚非,但琦琦的行為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行為表現,在心理學上又稱之為“過度補償心理”。

通常患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多是因為童年成長過程中的某種缺失,成年後通過其他方式彌補這種缺陷,從而減輕內心的焦慮,重塑自信心。

育兒路上無小事,看似無傷大雅童年穿舊衣服,其實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心理學家指出:穿舊衣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其潛在的危害在成年之後,而且成年後影響太大。

1)產生自卑心理

幼年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審美觀,穿着方面也沒有高要求,以舒適為主。可隨着孩子自主意識的萌芽,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交圈子,那麼孩子就會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在意他人看法。

穿舊衣服的孩子,難以融入同齡人的社交圈子,很容易引起周圍人的排擠與嘲笑,久而久之,他們的自尊心會受損,產生自卑心理。

以今天的國民收入,任何一個家庭給孩子添置幾件得體的新衣服都不是難事,所以我們建議父母們儘量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保持孩子外表得體,也能夠增強他們內心的自信。

2)自我價值受損

舊衣服在孩子心目中會傳達一個信號,那就是父母對自己的不重視。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中,妹妹穿姐姐過時的衣服,弟弟穿哥哥不要的衣服,似乎是某些家庭約定俗成的傳統。

但在孩子心目中,穿舊衣服的他們淪為了“被施捨”的角色,其自我價值感會被剝奪,自我價值嚴重受損。

在這裏,我們想提醒所有的家長朋友,不僅要給孩子購置新衣服,在買衣服的時候還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挑選孩子喜歡的款式,一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二來讓孩子肯定自我價值。

老一輩常説:“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孩子好養活”。但放在今天,除了基本的温飽問題外,育兒更應該重視的是兒童成長的心理問題。讓孩子穿舊衣服雖説能夠節省一部分育兒開支,但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這是多麼得不償失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