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一對雙胞胎是怎樣的感覺。那一定是像中獎一樣的幸福,上天一下子給了兩個珍貴的禮物,讓人不得不珍惜呵護。
雙胞胎在母親的肚子裏一起發育,一起成長,形影不離。我們在生活中相比較來説很少見到雙胞胎,所以有雙胞胎的家庭一直很讓人羨慕。很多人都説,雙胞胎有心靈感應,一方傷心難過,另一方會感受到。
不論這些傳言的真假性,從雙胞胎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他們之間獨有的默契。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段很暖心的視頻,視頻中的雙胞胎姐妹剛出生沒多久,躺在牀上相互依偎,其中一個舒服的靠在另一個的肩膀上,面帶微笑進入了夢鄉。彷彿身邊的姐妹已經給了她足夠的温暖和安全感。這麼温馨的畫面,讓很多的網友感慨不已,“明明自己家也是雙胞胎,但是為什麼總是掐架呢?好羨慕這樣的雙胞胎關係。”有的網友説“兩個小寶寶是不是還以為在媽媽肚子裏呢,相互依偎,相互保護着。”“太有愛了,雙胞胎姐妹之間的靈魂契合。”大家都在羨慕雙胞胎姐妹如此乖巧可愛的同時也在討論,雙胞胎之間會不會真的有一種默契呢?
比如在網絡上火爆的一則視頻一對雙胞胎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用他們之間獨特的“大大大”語言,讓很多網友看得津津有味。
雙胞胎之間真的有心靈感應嗎?即使他們還不會説話,也能自如地交流嗎?
美國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的一位專家教授指出,雙胞胎用“大大大”語言進行交流,並不是他們可以聽懂對方“大大大”中的含義,而是因為在寶寶出生後會模仿家人,發出“a”“o”“u”的音節,並且他們會通過平常觀察中模仿大人説話的動作以及語態,用他們的“大大大”語言表現出來。他們只是在互相展示模仿成果,達到像大人一樣交流的目的,並不是因為雙胞胎之間有獨特的心靈語言。
寶寶出生後只會發出一些元音字母,等到寶寶長到7-10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繼續發出音節字母了。例如“ba”“di”“mu”等音節,這種音節又叫典型音節。典型音節是我們文化以及交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典型音節,那我們只能説“a”“u”“e”“i”等單一的元音字母了。所以寶寶説話的開始就是要學會説典型音節的發音。
有研究發現,當孩子的聽力受損之後,由於受到來自外界聲音的刺激不夠,所以會導致他們聽不到或接收不到一些高頻的音節。比如“S”“sh”等,所以他們沒辦法通過聽別人交流得到訊息,也不能通過自己發音來聽到並練習自己的聲音。
所以,聽力受損的孩子一般發出典型音節的聲音時間會比正常孩子晚,所以這會導致他們開口説話的時間晚或是發音表達不清楚。當孩子開始不會爸爸或媽媽的時候,不要着急,孩子會有一個感受和理解的過程,在他們的意識中要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才會開始瞭解並説出事物的名稱。
家長如果指着並告訴孩子那是“門”,那麼孩子會被吸引的看過去。慢慢地,他們會逐漸理解那是“門”,雖然還不會説,但是通過有人説“門”或是帶有門的詞語時,孩子就下意識的看門。逐漸會清楚地瞭解門的發音以及門與事物的聯繫。從一開始的“大大大”語言指代他們意識中的門,最後到清楚地説出門時,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所以,家長有時發現孩子在胡言亂語説一些聽不懂的“火星文”時,要注意,這是孩子意識中常聽到的詞語的指代意義。一般他們會從單音節開始説,逐漸結合相同的音節説出疊詞,然後結合不同的音節,説出詞語,最後結合音調和語氣,成他們學説話的過程。
孩子在12-14個月時,會説出第一個詞彙,但也有的孩子説話會遲一點,因為每個孩子學習以及理解的進度不同。如果孩子2歲之後還沒有説出第一個詞彙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