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孩子就應該在挫折中長大,所以家長會用各種方式製造“挫折”。
於是孩子考好了,家長可能沒有一句的肯定,反而帶來的是一句:“不要驕傲,繼續努力。”;在寒冷的冬天要求孩子脱掉外套內衣等在冰天雪地裏鍛鍊;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帶着不甘願的孩子來體驗生活……
這些家長制造的挫折真的是挫折?或者更可能是打擊呢?如果父母總是時時刻刻為孩子製造壓力,讓孩子時時刻刻處在挫折之中,那孩子的信心又應該如何樹立?
這樣的挫折,對孩子來説不是挫折,而是打擊,這樣的打擊有可能讓孩子不敢再站起來!
《教育的選擇》中説道:“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家長制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還記得之前樂嘉帶4歲女兒穿越沙漠,他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女兒長大後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但他踏入了一個誤區:挫折教育就是給孩子製造困難。
他曾在微博上透露過,孩子是早產兒,從小就有過敏性哮喘,他帶着女兒走這麼遠首先就不符合醫學常識,再者,一個四歲的孩子,其實不能真正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是按照爸爸的要求努力去做。
從心理學上孩子成長髮展規律來看,當他不明白為什麼要經歷這些的時候,他從挫折中收穫的就不會是正向積極的思考,而是被動承受。
除了加深孩子的恐懼和無助感,沒有任何好處。
據報道,樂嘉帶女兒徒步結束後,孩子身上起了大片的疹子,時常半夜驚醒大哭。有專家指出,如果遭受的挫折遠超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品格還沒培養起來,孩子就先垮掉了。
所以,挫折不會讓孩子成長,不僅不會讓孩子成長,還有可能讓孩子自信心喪失,能讓孩子成長的是孩子學會了面對挫折,能讓孩子有力量的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成為挫折的幫兇,不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挫折,而是和挫折站在一起打敗了孩子。
所以,我們不要做這樣的父母,正確引導孩子面對挫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