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6歲小公主的嬡嬡爸爸最近很苦惱。“嬡嬡被嬌慣得太厲害了,”爸爸説,畫畫弄錯了顏料顏色要哭鼻子,隔壁小哥哥出去玩沒有第一個來叫她也要發脾氣,“這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
“玻璃心”換言之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難以調節情緒,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很苦惱。
孩子為什麼“玻璃心”?
客觀來講,兒童的世界比較單純狹隘,成年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孩子看來卻猶如天都塌了,這是可以理解的;主觀而言,孩子無法面對遭遇的挫折和失敗,沒有學會如何處理不愉快的情緒,需要家長的指引和幫助。
孩子玻璃心的三個特徵
1.只喜歡聽表揚,難接受批評
誰都喜歡聽讚美,不喜歡接受指責,這是人之常情,但一聽到批評就激起強烈的逆反情緒,即便是很平和很客觀的反對意見也難以接受,這就太“玻璃心”了。
“表揚教育”盛行的今天,大部分孩子都是伴隨讚美和肯定的聲音長大的,這就導致孩子難以接受自己身上的缺點,但這樣,缺點還如何改正呢?
2.得不到第一名就哭鼻子
兒童都是爭強好勝的,但好勝到只能自己的第一名,否則就大哭大鬧,就需要家長注意了。究其原因,是家長和孩子從小將過多的期望值寄予自己身上,常常用“你真聰明”或是“你最棒”來吹捧孩子,助長了孩子原本就有的“唯我獨尊”的天性,等到進入集體環境時,突然變得相對平凡,讓孩子陷入焦慮。
3.無法接受“失敗”和“得不到”
商場裏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因為父母不肯買玩具就躺在地上哭鬧不止,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有的孩子積木搭不好就大發脾氣。一點點的失敗和挫折感就讓孩子陷入巨大的痛苦中,讓家長頭痛不已。這實際上就是孩子習慣了任何東西都能輕而易舉得到,一旦遇到不如意,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
孩子有顆“玻璃心”,家長要如何引導?
1.學會如何運用“表揚”
表揚孩子本身是沒有錯的,問題就出在大部分父母根本就不會表揚。明明孩子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父母就大力鼓吹讓孩子飄飄然;孩子真的表現不錯時,父母卻又用“真聰明”、“你真棒”敷衍過去。
表揚是一門學問,要選擇孩子確實表現很好的時機,詳細指出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同時不吝嗇對其他同齡孩子的肯定,這樣孩子才能逐漸意識到,任何人都有優點,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明確的認識。
2.用平常心對待孩子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不少家長捨不得孩子受委屈、遭遇挫折,希望孩子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對孩子有求必應,但這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利。
只有家長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孩子才能用平常心對待生活。不是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能得到滿足的,更不是任何要求都不需要自己努力的。學會篩選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哪些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孩子才能不自私、不任性,懂得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引導孩子獨立
家長的“過度保護”,也是孩子“玻璃心”的禍首之一。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做不好,反而會讓孩子無法接受做不好的事實。
愛因斯坦做了三個難看的小板凳,儘管依然不完美,但他有信心向老師説明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幫助孩子在進步中獲得快樂和信心,更加勇敢地面對失敗和挑戰。
最後,也想提醒家長,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疏導和排解負面情緒,讓孩子在心理發育的正常階段保持穩定的成長,學會自信而不自負,接納真實而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