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叮噹派好習慣,除有備註外圖片來源於網絡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3歲時寶寶就有了獨立意識,道德感開始萌芽,初步判斷能力也開始發展,會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評價好壞,但是他們的評價具有依從性,根據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進行。比如她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當別人問為什麼時會回答“媽媽説我是好孩子”;打壞東西知道做錯了,問為什麼他會説:“媽媽説這樣不對”。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3歲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一個好的習慣會伴隨終身。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家長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不要因為年紀小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父母也都知道規矩對孩子意味着良好的行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規範的行為習慣,所以立規矩就要按照這個思路走,下面四個規矩就非常適宜,父母們可以參考看看。
1、公眾場合不要大吵大鬧
在咱們娃圈有句話: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説變就變。咱們這些當媽的,最怕的就是孩子發脾氣、吵鬧,頭疼。
面對吵鬧的孩子,大部分爸媽會選擇冷處理、講道理或是繳械投降這三種處理方式。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這幾種方式固然好,但用多了孩子難免會產生免疫,不吃這套了。
看到一個新聞:動車上一位父親因為孩子不聽話鬧脾氣,專門把孩子帶到了動車車廂外沒人的過道中,因為怕在車廂裏會吵到休息的乘客。看到這個新聞,第一感覺就是父親的素養很高,其次感嘆於父親機智的給孩子立了規矩,讓孩子知道這是公眾場合,不是你鬧脾氣的地方,想鬧脾氣回家、或者在沒人的地方都可以。
其實立規矩並不是非要寫在小黑板上,告訴孩子這是能做的,這是不能做的,最好的立規矩的辦法是父母身體力行的告訴孩子,我是你行為的榜樣!
2、見到長輩和小夥伴要禮貌打招呼
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行為規範了。長期以來禮貌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可現在的一些孩子們把最基本的禮貌都缺失了,講話粗魯的情況時有發生。
很多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説日本人非常講禮貌。
日本家庭從小對孩子的禮儀教育:
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首先父母就要教孩子禮貌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問題進行指導,同時還會手把手的教孩子一些必須學會的行為規範。
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日本人鞠躬;
在日本人的家庭裏,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過馬路時,日本孩子給讓路的司機鞠躬表示感謝。
古語有云:“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修身治國平天下。”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父母要從樹立榜樣做起,這永遠是説比做來得容易。想擁有一個有禮貌的好寶寶?那麼就做一個有禮貌的爸爸媽媽吧。
例如:一家人在茶几前看電視,媽媽想讓孩子把放在餐廳的報紙帶過來,不妨説一句,“麻煩去餐桌上把報紙拿過來給我好嗎?我想看報紙,謝謝寶貝。”如果孩子在家裏經常性地聽到父母説禮貌用語,那麼她也會學着使用。
3、不要隨便亂翻別人的東西
小福林總會跟我説幼兒園有個小男孩總愛翻他的書包拿吃的,本來以為他餓了,之後就主動分給那個小男孩吃,可結果那個小男孩還是愛翻福林的書包。隨便翻別人東西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這類孩子一般以自我為中心,多數情況下是父母的溺愛導致的。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及時改正孩子的這個習慣,正面引導,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物品主權,比如在家裏要告訴孩子用爸爸媽媽的東西要提前告知,爸媽同意後才能拿。慢慢堅持下去,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建立物品主權意識,也能夠避免孩子以後做壞事。
4、做錯事要主動認錯
不少孩子犯了錯誤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錯誤。
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往往缺乏是非觀念和責任意識,很多時候他們對自已所犯的錯誤認識不夠深刻。有時候,為了免受父母的責罵,孩子還會狡辯,面對這些情況,很多父母都難以容忍,甚至還會給孩子扣上一些諸如不誠實,愛説謊的“帽子”。
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太緊張,不要覺得自己養了一個愛説謊的孩子。因為這種“不承認”或者“辯解”的行為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信號,它説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
圖片來源:叮噹派好習慣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他們將逐漸學會知錯就改。父母也應該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孩子,避免使用責罵、逼迫等粗暴方式,而應該採取正確的手段鼓勵孩子,讓他們認識到勇於承認錯誤才是真正的勇敢。
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引導下,才能夠建立起道德意識,使自己更真誠、更善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