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趣事:3歲女兒點評親子繪本,思路獨特逗笑媽媽
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爸爸媽媽們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時候我們會感覺,孩子看待問題實在是過於淺顯,還不夠成熟,但孩子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外驚喜,讓我們感覺到,孩子的世界,是那麼的單純與與眾不同。我是小九,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孩子們的“奇思妙想”。
3歲女兒點評繪本,媽媽一旁前仰後合
你要説3歲的小姑娘能説出什麼大道理,這我是不大相信的。但憑藉着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她們有些時候真的能説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觀點,甚至你會有這樣的感覺:究竟是什麼樣的思維模式,才能想得出這樣的歪點子,簡直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挺長時間了,不過偶爾我還會拿出來和別人講講。當時我到親戚家串門,正趕上孩子媽媽在和女兒“學習”。所謂學習,就是媽媽給女兒講故事,然後讓女兒説説,聽完故事後有什麼想法。
講的故事很平常,是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小紅帽看破了大灰狼的陰謀詭計,從大灰狼肚子裏救出了奶奶。故事講完了,媽媽問到:寶貝,聽完了故事,你學到了什麼呀?
女兒回答道:吃東西要嚼爛,那樣小紅帽就救不出奶奶了。
正在喝水的我,瞬間一口水就噴了出去。她媽媽在旁邊看着,不知道怎麼辦好。批評吧不是那麼回事,平時都教育孩子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孩子這麼説也算是記住了平時的教導;表揚吧也不大合適,這故事明顯是讓孩子學習小紅帽的,沒想到孩子的關注點竟然不在這上面,還在為“邪惡”的大灰狼找理由。總之這故事算是白講了。
我在一旁問她女兒:那是不是大灰狼在吃奶奶的時候嚼爛了,大灰狼做的就對啦?
女兒答道:不對。奶奶不能吃,媽媽説了不能亂吃東西。
我心想別看孩子小,實際上孩子心裏對善惡是有概念的,人家通情達理的很。我跟她媽媽講,這故事到這裏就結束吧,我看孩子已經學到東西了。你看,你平時教給孩子的東西,孩子不都記得好好的嘛,這事也就別放在心上了。
孩子的世界很奇妙
當我們跟孩子接觸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的世界裏千奇百怪,有很多讓我們看上去“理解不能”的東西。這一方面説明了孩子的思維不像成年人那樣受到限制,還保留着些許單純,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無窮無盡。
有些時候,這些“千奇百怪”能給我們的育兒工作增加很多快樂。但有些時候,這些讓我們成年人看起來顯得有些幼稚,甚至不合時宜的觀點和做法確實讓我們頭痛。一次在電梯裏,我與一對推着嬰兒車的夫婦聊天。旁邊一個小女孩説,阿姨,這個小寶寶是你和這位叔叔生的嗎?阿姨回答道是這樣啊。結果小女孩指了指我説,那你為什麼不和那位叔叔生孩子呢?結果整個電梯裏充滿了尷尬的氛圍,只剩下小女孩一個人咯咯的笑。
當你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樣呢?作為單身狗的我感到自己受到了無數點暴擊,但又為這個小女孩的奇思妙想感到佩服。沒有學習過成人世界裏的社交規則,沒有接受社會的感染和教育,小女孩的想法就是這麼直接,這麼單純。對於這種現象,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批評和干預,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這種現象,去激發和培養現在孩子身上已經很少具備的寶貴特性:想象力與創造力。
巧用孩子的世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想象力,有創造力,要比別的孩子想法多,要能成為學校裏的帶頭人,但對於這些能充分表現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現象和行為,則嗤之以鼻,把它們當作是惡意的搞怪,是不聽話不學習的表現,這種對立的現象讓人感到十分矛盾,以至於我們竟然一時之間無法判斷家長此類行為的成分:這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想扼殺處在萌芽期的孩子?
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的這種獨特思維當成“洪水猛獸”。如果一個孩子的思想過於成熟,那麼家長反而應該擔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什麼問題。人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從來不認為成年人還像孩子一樣天真是什麼好事,但同理可得,我們有不該指望着孩子年齡還小時就能擁有成年人一樣的思維。前者是幼稚,而後者則是未老先衰。
所以,家長朋友們,對孩子世界當中那些五花八門,看上去離經叛道的觀點和想法,要想辦法加以包容,適度引導,而不是過度的打壓。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和現在我們面臨的狀況有點類似。孩子這些奇怪的想法、莫名其妙的表達,就像是“洪水”一樣。面對洪水,你是選擇將其牢牢堵死,還是選擇將其導入大海,在整個過程中還能為周邊百姓造福?
我想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堵不如疏,前者是暫時的,而後者才有可持續性與可操作性。儘管這個過程可能很艱難,但家長們仍然要勇於嘗試,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放棄,更不能為了圖省事就直接“一刀切”,不論青紅皂白統統限制住。
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一些“另類”的觀點
我們不希望家長朋友們在一開始就錯過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更不希望家長朋友們因為不懂得恰當的方法而讓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過程增加困難。想必各位家長已經在這方面已經看過太多文章,具體的一些做法我就不再和大家囉嗦了。不過,這裏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自己的一些“獨特”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多讓孩子多學習,多接受外部信息。閲讀也要,電視節目也好,學校的相關課程也好,出去旅遊遊玩也好,總之,要讓孩子接收更多信息,讓孩子見多識廣。只有足夠的輸入,才能為以後的輸出打造基礎。創造和想象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對已知事物的主觀發揮。如果孩子沒有廣闊的視野,沒有足夠多的知識,那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培養不起來的。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用在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同樣適用:要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信息,孩子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主觀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才有成長的土壤。
其次,要讓孩子的想法落到實處。我們從來不認為,孩子能夠侃侃而談,能夠“説大話”,能夠像開頭我們講的故事那樣,對某件事説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就説孩子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任何思想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隻能停留在腦海中,而不能被落實的。多讓孩子動手,鼓勵孩子去在生活的一些活動中去實現自己的想法,這更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做”和“説”對孩子而言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在做的過程中,無論是孩子的思維,還是身體都能得到調動。這也是很多育兒文章都強調,要想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要多讓孩子做手工,多搞一些小發明的原因。
隨後,不要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鈎。現在很多家長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十分簡單,甚至有單一化的趨勢,那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在考試中拿到好名次。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斷地給孩子強化這個目標,讓成績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全部。因此,很多家長看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背後卻暗藏了一個似乎不用明説,也沒必要説明白的理由:提高孩子的成績,考試拿高分。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儘管孩子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來不斷擴充和提升自己,為今後進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員打下基礎,但這並不是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尺度。對孩子而言,成績只是一個外部指標,只代表孩子在某一時期的特定狀態,而想象力和創造力,則是陪伴孩子一生,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的必要品質。家長要把這兩件事分開,而不是帶着很強的功利心去看待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件事。如若不然,其結果肯定是“雙輸”局面。
育兒過程中,有很多我們需要重視的小細節。自從懷孕那一刻,我們對孩子的培養就已經開始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也給我們育兒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多機會。我是小九,一個90後育兒觀察者,希望能用更年輕、更現代化的視角,為各位家長的育兒工作提供更多啓發。歡迎各位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