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潮濕悶熱的情況,給身體帶來了很多影響,所以説三伏是一年中“容易生病”的日子,還是有依據的。所以,此時的話題總會圍繞着,解暑降温、祛濕除燥的方面來進行,尤其是關注保健養生類的人羣,更要加以注意。祛除暑濕,是這段時間的重點。
中伏吃1花
俗話説“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旺熱的時候,這時適合吃點解熱毒的草藥,比如金銀花。金銀花素來是“草藥明星”,它性味甘、寒,可清熱解毒,一般比較適合泡茶喝。
金銀花茶做法:金銀花20克,煮水後加冰糖少許,或直接用開水沖泡,加蜂蜜調服。
加一物,作用大不同:
加甘草:可用於夏季暑熱煩渴、口乾咽痛、口腔潰瘍等症。加菊花:適用於肝火上攻的目赤腫痛、頭暈。加山楂:可調節血脂、血壓。
五花茶做法:金銀花、木棉花、菊花、槐花、葛花,取各等分,煎煮飲水。
注意:五花茶性寒涼,不適合體質虛寒的人(比如平時就愛喝熱水、怕生冷食物)。除了吃,金銀花還能外用。金銀花泡水含漱,可改善因慢性口腔炎症引起的口臭;煎水外洗,對調理濕疹、小兒熱癤、痱子,有一定的作用。
末伏喝3湯
整個夏天,脾胃為我們收納了太多瓜果冷飲,難免受損。所以,末伏既要解暑祛濕,也要護好脾胃,這3款湯水就比較適合:
1、三豆湯——解暑祛濕不傷脾
很多人都會喝綠豆湯解暑,但是綠豆湯偏寒涼,喝多了容易引起脾胃不適,所以,末伏不妨換成喝三豆湯。三豆湯中,綠豆清熱解暑,赤小豆祛濕,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偏寒涼,黑豆的加入,正好起到調和的作用。這樣一來,既能清熱解暑,又不易傷脾胃。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做法:①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半天;②將三豆放入鍋中,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150~200毫升,加適量白糖或冰糖,連豆帶湯食用。
2、烏梅湯——解暑開胃促消化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北方人夏天就很愛喝酸梅湯解渴消暑。除了生津止渴、解暑散熱,烏梅湯開胃促消化也很管用,適合天氣熱、沒食慾的時候喝。材料:幹烏梅、幹山楂各150克,桂花、甘草各50克,冰糖適量做法:①烏梅乾、山楂幹用水泡開;②茶壺內放入泡開的烏梅乾和山楂幹,加入桂花、甘草、冰糖,倒入適量沸水沖泡。
3、四神湯——適合大多數人的祛濕湯
很多人知道長夏要祛濕,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祛濕的通通一鍋煮了吃。但不適合自己的,吃了不祛濕還傷身。濕熱的人,口乾口苦、大便粘膩、提不起精神,這類人適合吃偏寒涼的薏仁、蒲公英、雞骨草等;寒濕的人,愛拉肚子、胃口差,適合吃温性的薑片、花椒、陳皮等。
但不少人自己並不能辨清體質,那麼給你支個招:選擇比較平和的祛濕食材。比如四神湯,不寒不熱,大多數人都能喝。做法: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相對嚴謹的話,建議此湯在醫囑下服用。本文部分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