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吊瓶”時為什麼總選擇扎頭?護士不會説,但家長要知其原因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每次磕碰都牽動着父母的心,讓父母心疼不已,孩子生病打針更是如此。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每一次生病,母親都要在心中責怪自己千萬遍,恨不得替孩子受了。
生病打針的時候更是如此,孩子的哭鬧都讓父母心頭一緊。特別是那些小於兩歲的孩子每次吊瓶都需要大人的輔助,手腳都不肯讓護士插針,最後只好選擇紮在頭上。
小梅是一個新手媽媽,孩子出生後第一次生病是在8個月的時候,剛好碰上冷熱換季,早晚温差大孩子,孩子一冷一熱便發燒了。醫生治療了好幾天,從吃藥到打針都無法讓孩子退燒,醫生怕孩子再燒下去會“燒壞腦袋”無奈之下只得讓孩子受苦吊瓶了。
我們常見的吊瓶大多插針都是選擇插在手上,護士在沒有詢問過家長的意見後就直接紮在了孩子的頭上,畢竟是腦子,新手媽媽不免好奇,於是擔心詢問護士:“一般不都紮在手上嗎?為啥我家孩子紮在頭上啊,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面對小梅的詢問護士並不覺得奇怪,因為總有家長喜歡問,畢竟也是出於擔心孩子的心,所以就耐心給小梅做了解釋。護士説孩子輸液選擇扎頭其實挺常見的,因為很多孩子害怕打針所以手腳總是自然的反抗,就算針紮上了也會掙脱掉或者因為孩子的掙扎導致“輸錯地”等問題,所以很多頑皮的孩子都選擇紮在頭上。
護士解釋完並告訴小梅讓她放心,這是挺正常的現象,不會對孩子的腦子造成任何影響。雖然護士這麼説了,而且確實也看到有其他的孩子也紮在頭上,便將信將疑的回去了。但心中還是想弄清,扎手和扎頭的區別是什麼?
孩子吊瓶為什麼選擇扎頭皮?
其實孩子吊瓶扎頭皮這件事一點也不特別,如果去兒童病房總能看到很多吊瓶的孩子針都是紮在頭皮上的,家長還會帶着孩子到處溜達,對孩子的正常行動也沒有限制。
為什麼護士輸液的時候選擇扎頭皮?
1、 失誤率低
許多成年人理所應當的認為輸液時針紮在手背上是因為成年人確實大多是這樣的,手背上的血管看得較為清晰,護士較好操作。但孩子卻不同,孩子的“肉肉手”血管較細看不太清,失誤率較高,本身扎一次就很困難,更別提多次操作,不僅孩子會哭鬧不止,家長也會“抗議”。
但孩子的頭皮上血管能夠清晰的看到,而且孩子小的時候頭髮沒有那麼多,也較易操作,失誤率低,能夠一次就成功,所以較小的孩子吊瓶護士總習慣性選擇扎頭皮。
2、不影響孩子行動
其實孩子生病,家長是最受累的。而且大多孩子較為好動,手上冷不丁出現了“外來物”總是想把它“甩掉”,手腳亂動容易將針的位置移動,最後導致手腫的後果。在頭皮上輸液不易影響孩子的行動,這樣家長也不用跟前跟後生怕孩子碰到手上的針頭了。
3、能夠促進藥物快速吸收
孩子的血管較細,藥物從手上流到身體各處需要的時間較多,進入人體前需要的時間較久,藥物發揮效用的時間也較慢。但針紮在頭皮上就不同了,藥物能夠快速的進入人的身體,被快速吸收,藥效也能迅速發揮作用,這樣病就好的更快。
所以護士也更願意將針紮在孩子的頭皮上,對護士和孩子來説都更加有利。其實在輸液時選擇給孩子扎頭皮也是多年的臨牀經驗所得出的結論,對於孩子也是最好的選擇。
但其實孩子到輸液的時候已經是病較為嚴重的時候了,家長需要多瞭解一些醫護知識,在孩子有生病徵兆時多加防範,可以避免病情嚴重發展或是將病魔“扼殺”在搖籃裏。
家長還是需要從根本做好孩子的疾病預防,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我們的目的。